近日,中國經濟數據似有喘穩迹象,不過在短期樓市調控版圖勢將擴大,以及環球央行齊齊傾向收水之下,明年內地經濟可能出現二次探底。被視為經濟寒暑表的股市,滬深A股輾轉向下,似預示中長期經濟隱患未消除的事實。
最新公布的十一月份財新中國服務業PMI指數,延續小幅上升的勢頭,見51.9的三個月新高,較十月份升0.7個百分點;綜合PMI指數也升至51.6,創八月以來新高,主要由新訂單增長帶動。
數據看似理想,可是股市一般比經濟走得更前。無疑,環球經濟逐步擺脫金融海嘯的影響,美國華爾街股市牛氣沖天,指數屢創新高。反觀中國股市,幾乎與全球癲狂牛市絕緣。回看滬綜指由一五年政策牛市高峰5,178點,輾轉跌至2,638點,在今年環球股市大漲之下,上月高見3,450點便無以為繼,只能收復股災前的三分之一跌幅,反映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半信半疑,在國內外複雜環境下,未敢過分樂觀。
有大行報告指,中國經濟今年應可超額完成,增長6.8%,但面對內地金融收緊、樓市調控影響擴大至三線或以下城市,加上整治環境污染力度提高,明年經濟增幅將放緩至6.5%。
中國經濟從製造出口,逐步走到內需帶動,樓市對經濟影響力不容小覷,由建築及建材需求帶動產業上下游供應鏈,到物業持有者的財富效應,樓價做好令市民感覺變得富有,也可帶動消費。事實上,在前年中國股災過後,倘沒有壯旺的樓市掀動新一輪財富效應,中國經濟恐怕難以超越中央定下的6.5%增長目標。
不可忽視的是,靠谷起樓市支撐經濟繁榮,雖可行卻也十分危險。借鑑九七年香港樓災及○七年美國次按風暴,資產泡沫一旦爆破,社會代價十分沉重,更不是短時間可以復原。以史為鑑,「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中央為未來樓市發展一錘定音,推動區域性調控,在熱炒的一二線城市漸見成效,變相疏導投機熱錢,湧入三四線城市炒賣。
近日官媒指樓市調控未夠全面,部分低線城市續見搶購新盤情況,其後住建部則聲稱一二線樓市降溫,未來重點在中西部地區的三四線城市,無疑是為明年樓市調控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預早廣告天下。其實,中國樓市已轉勢,針對官民債務過度擴張,人行去槓桿大手術仍在進行,經濟短期看似欣欣向榮,在深層隱患未消除之前,經濟進一步走疲的風險未可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