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調控 不拖垮開發商不罷休

中央為了壓抑內地樓價,過去一年不斷出台新招,力度一次比一次大,儘管大城市的住宅交投量確實受到影響,樓價還是企硬,抗壓能力超強,調控未竟全功。不過,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昨天則發出警告,並把內地房地產業的評級展望由穩定降為負面,原因是放貸條件會繼續收緊,銷售亦會放緩。看來內地樓市調控如不能把一些開發商拖垮,是不會罷休。

內地樓市銷售放緩是有迹可尋的,根據統計局的數據,今年首五個月,全國住宅銷售面積增幅確實逐月下降,從一至二月累計增加百分之十三,到一至五月的累計增幅只有百分之八點五。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同期的銷售額增幅遠遠超過銷售面積增幅,價升量跌十分明顯,意味着願意以高價買樓的仍然大有人在,難怪樓價總是壓不下去。

人民銀行及中銀監不斷收緊按揭,首套住房以外還要加息,多個城市也推出針對非本地居民的限購令,實行從限制需求入手,樓價依然居高不下,反映城市化及改善居住環境催生的「剛性需求」不能低估。那麼中央如真的決心把樓價壓下去,還有甚麼招數呢?看來必須從資金層面入手,惟有打斷開發商的資金鏈,才能迫使他們減價賣樓。

要評估這一招能否收效,能走得多遠,不能不先看看開發商的資金鏈情況。房地產開發資金主要來自四方面,分別是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及其他資金(包括訂金和預售收入,以及個人按揭貸款)。在整個資金鏈結構中,具支柱作用的是自籌資金及其他資金,各佔整體四成;至於國內貸款只佔一成八,重要性不像外界想像的那麼大,而外資所佔的比例更低,可以忽略不計。

中央能施加影響力的只有貸款及按揭,事實亦已收緊。今年一至五月,國內貸款只增加不足半成,同期的個人按揭更是全線負增長,但樓價不為所動,顯然沒有擊中要害。相對而言,開發商的自籌資金包括股本及發債集資所得才是關鍵,今年頭五個月達一萬二千多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三成,增幅逐月上升,成為抵禦調控的後盾,惟有當自籌資金不繼,才會減價賣樓,靠訂金及預售款來周轉。

之前一段時間環球資金氾濫,很容易在境外發債補充自籌資金,可是隨着美國量化寬鬆收爐,加上環球經濟前景轉壞,投資者必定要求更高的利息,發債難度必定愈來愈大。難得有天時地利配合,中央怎會輕易放鬆調控,反而會加碼收緊銀根,成為壓垮一些開發商的最後一根稻草,屆時便要賣樓套現,樓價下跌也就水到渠成。這些分析與評級機構擔心房企面臨資金短缺及融資困難,是如出一轍的,展望下半年,開發商的日子恐怕不會好過。

跨媒體地產網新居入伙 幾萬個精選樓盤 歡迎睇樓!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