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地應多推 細單位需求大

紅磡兩幅「限呎地」截標,雖然只屬「蚊型」,仍然吸引大中小發展商爭奪,入標踴躍。這兩幅地皮最終會以甚麼價錢賣出,還有待分曉,但肯定是價值不菲。市場估計,面積較大的利工街地皮,每呎樓面地價最高達九千元,而面積較細的寶其利街地皮,每呎亦高達七千五百元。發展商的反應及市場估值,對土地供應及樓價走勢均值得留意。

首先,由於市區住宅地皮供應始終有限,永遠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入標反應可見一斑。其次,面積較細小的地皮,可以吸引更多發展商參與,鼓勵市場競爭。第三,就算加入「限呎」條款,只可興建面積介乎三百七十七至四百三十一方呎的單位,亦無礙競標氣氛,顯示小型住宅需求殷切。最後,以地價推算物業將來落成後的售價,可以預期不會便宜。

事實上,市區一地難求的現象由來已久。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統計,在去年新落成的中小型住宅單位中,新界區佔去整體供應的七成二,九龍區只佔兩成二,港島區更只得百分之六,市區新供應非常有限。過去幾年土地供應不足,早已普遍存在「餓地」的情況,而實用面積為四百三十方呎或以下的小型單位,去年的新供應更只得不足七百伙,僅佔整體落成量半成。由此可見,位處市區而又可用來興建小型單位的地皮,真是「餓中之餓」。

所以政府早就應該推出更多市區地皮滿足需求,而鼓勵發展商多興建中小型單位,更是平衡住宅供應不可或缺的一步,現在才做其實已太遲。當然,不少發展商亦有在市區密密收購舊樓重建,但這方法花費的時間畢竟比較長,遠不如由政府推出地皮拍賣或招標來得簡單直接。因此,政府應該繼續推出更多市區地皮,尤其不能忽略面積較細的地皮。

不過,必須強調的是「限呎」與「上車」從來不存在任何關係,切勿捉錯用神。其實,毋須等到政府公布招標結果,也可以大約估計得到這類住宅的可能售價。目前市場上亦有一些專攻小型單位的單幢新盤,呎價動輒過萬元,今次發展商入標的出價必定以此為參考,從中推算將來的樓價,與實際應該相距不遠。究竟值不值這個價錢?以新盤買家的反應來看,肯定覺得物有所值,從另一個角度再次印證市區小型單位確實長期供不應求。

限呎地的估值不便宜,未免會令渴望上車的人失望,但必須要明白,以往土地供應長期不足造成的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扭轉,而且增推土地紓緩供求失衡,只能消除刺激樓價上升的部分原因。現時本港通脹高企、利率超低、港元貶值,按照平價原理,樓價上升實屬自然不過,除非經濟大氣候全面逆轉,否則這趨勢不易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