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願景空中樓 志大才疏事不成

林鄭月娥在公務員生涯中處處以前特首曾蔭權爵士為「楷模」,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明日大嶼」願景遭到廣泛質疑,林鄭不是批評傳媒「偏頗」,就是發晦氣反擊批評者「想怎麼說就怎麼說」,與曾蔭權的「視民意如浮雲」同出一轍,可見「與民同行」是假,「與民為敵」才是真。

施政報告將房屋問題列為重中之重,大方向無疑正確,但主打填海造地卻引起劣評如潮。誠然,反對派為批評而批評,為反對而反對,不足為怪,但在一片質疑聲中,不乏真知灼見及有價值的分析,值得細心聆聽。規劃署前助理署長伍華強便直指林鄭政府的「明日大嶼」計劃是「志大才疏」,原因是,海中建造人工島缺乏彈性,倒了第一桶石屎後就無法停止,一旦經濟大環境轉變,直如倒錢落海,若不煞停又會面對巨大政治阻力。他反建議,為何不在近陸的地方填海呢?

前官員以「志大才疏」形容港府,可謂一矢中的。當年董建華為解決香港房屋問題,曾提出雄心勃勃的「八萬五」政策,不料亞洲金融風暴爆發,香港樓市大跌,負資產遍地,民怨沸騰,「八萬五」最終落得中途而廢的下場,董建華本人也是「出師未捷腳先痛」,教訓不可謂不深刻。繼任特首更是一蟹不如一蟹,由曾蔭權的「六大優勢產業」、「十大基建」,到梁振英的「做大做闊」、「十年房屋大計」,有哪一樣不是口惠實不至,灰頭土臉?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都做不到的事,憑甚麼讓人相信林鄭月娥就可以做到?

平心而論,填海造地並不是「罪大惡極」或「思想癌細胞」,而是各地通行的做法。港英時代若非大規模填海,就沒有今日的沙田、將軍澳、東涌等新市鎮,而香港的老對手新加坡在拓土方面更是大刀闊斧,歷年來填海一百多平方公里,十年後還要再填海五十平方公里,這些都是成功的先例。問題在於今時不同往日,香港也不是新加坡,港英政府強政勵治,而新加坡則政通人和,因此效率奇高,無往不利,反觀今日的香港吵吵鬧鬧,反對派唯恐天下不亂,而港府窩囊透頂又胡混度日,再好的計劃也變形走樣。可以看到,沙中線、高鐵香港段等工程無一不延誤超支,龍尾人工沙灘講了多年還沒有蹤影,甚至連塌樹問題都解決不了,港府如今說要填海一千七百公頃、建造可容納一百多萬人口的新城市,好比一個尚未識走路的小朋友說要參與馬拉松比賽,根本就是異想天開,市民擔心造島計劃有朝一日爛尾,天文數字的公帑打水漂,並不是杞人憂天。

最關鍵的是,香港房屋問題迫在眉睫,這從每次新居屋申請都爭崩頭可見一斑,港府不去考慮那些可以最快見效的拓土選項,如發展棕地以及粉嶺高球場,卻拿虛無縹緲的填海計劃來說事,企圖遠水救近火。對無殼蝸牛而言,填海計劃何止是望梅止渴,更是一種愚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