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的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只要將「是離愁」改為「是拉布」,正是香港現實的寫照。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揮動剪刀,將針對財政預算案的近四千項修正案剪剩六百多項,然而只要政治生態不變,反對派手中的「布」便沒完沒了。以有限之剪對付無限之布,不亦謬乎?
財政預算案遭拉布狙擊已成常態,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前年預算案遭遇拉布,辯論時間長達六十七個小時,去年增至八十三個小時,今年反對派提出的修正案超過去年一倍,不計辯論時間,僅表決就需要一百一十個小時,如果一一辯論,預算案極有可能拖到六月底都無法通過。尤其是立法會即將處理政改方案,狙擊預算案有一石二鳥之效,除了令港府墜入財政懸崖,政改方案也可能被拖垮,在這種情況下,由立法會主席出手剪布是唯一的方法。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布是拉不完也剪不盡的。針對財政預算案的修正案還有六百多項,反對派必然使盡渾身解數,通過響鐘、數人頭、製造流會、廢話連篇等手法,盡量拖長每項修正案的辯論及表決時間,財政預算案何時通過只有天曉得。正所謂,欲拉之布,何患無辭,大至預算案、成立創科局,小至警方購買三架水炮車,從經濟到民生,幾乎無一幸免。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除了立法會休會的兩個月,反對派從未停止過狙擊行動,成為地地道道的「拉布黨」、「拉布專業戶」。
拉布作為小型政黨表達訴求的手段,在民主社會雖然亦非罕見,但並不是沒有限制。首先,拉布作為撒手鐧,不能輕易使用;其次,如果拉布遭濫用,必然觸發調節機制,通過修訂議事規則,堵塞漏洞。諷刺的是,言必稱「國際標準」的香港反對派,在拉布方面卻大搞雙重標準,年前立法會欲修訂議事規則,限制拉布,但因為反對派全力反對而功虧一簣,足證在拉布方面,根本沒有所謂溫和派及激進派之分,他們只不過是分工協作,一個打前場一個打後場而已。部分反對派政客自稱不拉布甚至反拉布,完全是言不由衷。
拉布復拉布,萬事成蹉跎。被拉布懲罰的不是政府,更不是官員,而是廣大市民,這已毋庸贅言。香港競爭力在沒完沒了的拉布聲中每況愈下,市民的怨氣亦在拉布聲中節節上升。不同機構的民調均顯示,拉布已成為票房毒藥,反對拉布的市民高達八成或以上,更有人建議修改現行立法會選舉的比例代表制,改為大選區制。問題是,由於反對派把持立法會關鍵少數席位,修訂議事規則尚且鎩羽而歸,修改關乎激進反對派生存空間的選舉制度,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香港的困局在於,人人都知道亂象的根源在哪裏,但卻無能為力,除非在接下來的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中,反對派受到民意懲罰,在立法會失去否決權,否則香港只能繼續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