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頭籌空歡喜 杯水車薪最可悲

日前攪珠的新居屋杯水車薪,絕大多數申請者只能望樓興嘆,這是意料中事,但令人想不到的是,連抽中頭籌的申請者也未必有機會揀樓,可謂咄咄怪事。

今期居屋有二千一百多個單位,收到破紀錄的十三萬五千份申請,單是家有長者的申請人就多達六千七百個,包括三千六百個綠表家庭和三千一百個白表家庭,由於他們可優先揀樓,其他申請者無論是綠表或白表,揀樓機會都相當渺茫,即使頭籌也不例外。有抽中頭籌的申請人坦言空歡喜一場,形容這是「世紀大騙案」,心中的無奈和憤懣可想而知。

有人認為,家有長者的申請比例之高前所未見,反映申請人懂得尋求方法增加揀樓機會,擔心制度被濫用,長者被「過橋抽板」。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濫用制度和過橋抽板的情況也許存在,但要堵塞漏洞並不容易,因為誰也無法確定申請人日後是否與長者同住。至於有人指未必所有長者核心家庭都會揀樓,一般家庭仍有機會,這顯然是自我安慰,長者核心家庭遠遠超出居屋供應量,即使部分申請者放棄揀樓,依然是僧多粥少,根本輪不到一般家庭。

今期居屋另一個特點是,單身申請人士比例高達六成,根據先家庭後個人的分配原則,他們更加沒有機會揀樓,有人形容比中六合彩還要難,一點也不誇張。房委會承認單身人士揀樓機會甚微,下次推出居屋時會考慮是否需要為單身人士制訂配額。這雖然用心良苦,但在整體供應遠遠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為單身人士制訂居屋配額無異於緣木求魚。

歸根究柢,無論是抽中頭籌的申請人空歡喜,還是單身人士望樓興嘆,無非反映一個事實,那就是房屋供應嚴重短缺。前朝政府無所作為,導致房屋問題尾大不掉,現屆政府即使努力補救,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尤其是面對「地從何來」的問題,更是束手無策。其實,香港不是沒有土地,只是當局未能好好利用,白白浪費了不少珍貴的土地資源。

食衞局局長高永文表示,當局正委託顧問研究提升食環署街市的營運效率,及考慮改變部分街市用途,包括變身熟食中心。實際上,食環署街市經營不善,使用率一直偏低,有的甚至到了十室九空的地步,以致連年虧損,審計署已不止一次發表報告批評,奈何至今依然沒有改善。既然如此,為何不將部分空置率高的街市改為興建房屋呢?這不是比變身熟食中心更有意義嗎?許多公共街市位於黃金地段,在市區土地買少見少的今天,尤其顯得難能可貴,當局一方面絞盡腦汁「寸土必爭」,一方面坐視公共街市長期空置,根本就是捨近求遠,匪夷所思。

事實證明,要增加土地供應不是沒有辦法,要解決房屋問題也不是無能為力,一切事在人為,關鍵是當局能否改變思維,勇於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