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交通機構中,港鐵盈利之多世界上罕見,但與此同時,港鐵年年賺錢年年加價,恐怕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鐵路系統,港鐵既有令人驕傲的地方,更有令人質疑的地方。
港鐵去年盈利高達一百五十六億元,較前年增加近兩成,全年總乘客量上升百分之四點五,創下超過十九億人次新紀錄,當中本地乘客增至十五億多人次,較前年增加百分之五。這無疑是一張亮麗的成績單,尤其在整體經濟環境並不是很理想的情況下,港鐵業績不斷創新高,更顯得難能可貴。然而諷刺的是,這間年年賺大錢的公共交通機構,竟然「奉旨」年年加價,事之荒謬,莫過於此!
港府統計處數字顯示,去年十二月的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按年升百分之四點九,與同期的通脹率一樣。根據可加可減機制,在扣除生產力因素後,港鐵今年可加價百分之四點三,比去年多零點七個百分點,不僅是連續第六年加價,而且是六年來第二大加幅,真可謂錦上添花。
港鐵振振有詞,按既定機制加價,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凡事要講合情合理合法,在賺大錢的情況下加價,即使合法也未必合情合理,更無法令市民信服。沒錯,港鐵是上市公司,從商業角度出發,照顧股東利益似乎理所當然,然而不要忘記,港鐵同時也是全港最主要公共交通機構,而且港府是最大股東,難道可以唯利是圖嗎?難道可以罔顧社會責任嗎?眾所周知,港鐵加價不僅加重基層市民的負擔,而且往往造成連鎖反應,其他公共事業機構勢必跟風,香港交通費之貴名列世界前茅,港鐵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最諷刺的是,港府作為港鐵最大股東,從來沒有負起監管責任,以致淪為無牙老虎,而本為保障乘客利益的可加可減機制又變成只加不減機制,成為港鐵年年加價的擋箭牌,可謂弄巧反拙。事實上,可加可減機制只考慮工資指數及通脹,而忽略了港鐵的龐大盈利,就是一個明顯的漏洞。當然,港鐵每次加價都會推出所謂優惠措施,例如市區月票、早晨優惠、即日回程九折等,可惜姿勢大於實際,許多乘客根本無法受惠。正如有人質疑,與其推出優惠措施,不如凍結甚至降低票價,這不是更能有效回饋乘客嗎?以港鐵的盈利能力,降低票價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解鈴還須繫鈴人,港鐵年年加價都引起極大爭議,甚至成為民怨源頭之一,不容港府繼續袖手旁觀。當務之急是檢討及改善可加可減機制,堵塞漏洞,不要讓它淪為港鐵予取予求的工具;同時,港府不妨考慮將部分來自港鐵的派息回饋予乘客,以免年年忍受加價之苦。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既然港府是港鐵大股東,港鐵賺大錢等於全港市民賺大錢,那麼,將部分盈利貢獻社會,令人人受惠,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