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多空泛 說時容易落實難

港府發表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就應對人口老化提出一系列方向性建議諮詢公眾,包括鼓勵生育、輸入外勞、吸引海外及內地專才來港、延後退休年齡等。看起來有板有眼,招數不少,實際上每項建議都失諸空泛,而且充滿爭議,凝聚社會共識殊非易事。

生育率下降加上人均壽命延長,令香港逐漸變成老年之城、沒落之城。港府數據顯示,二○一八年本港人口達到最高峰後開始下跌,隨之而來的是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減少、經濟活動萎縮、安老負擔沉重,最終是社會可持續發展難以為繼。人口老化的勢頭近年日益加劇,惟歷屆港府不是坐視不理,就是坐而論道,以致尾大不掉,困擾香港的房屋、教育、醫療等問題,直接或間接與缺乏人口政策有關。

現屆政府亡羊補牢,有意制訂長遠人口政策,雖說姍姍來遲,但遲到好過不到。問題是,當局的建議只是大方向,有如填充題,完全由市民來解答,看似尊重民意,實則推卸責任。以鼓勵成家立室及生兒育女來說,諮詢文件一方面聲稱可借鏡外地經驗,如設立較長侍產假、稅務優惠或生育津貼等,一方面又說實行這些措施的都是高稅收或高福利地區,暗示稅率低的香港未必有推行的條件。當局還稱推出不少鼓勵生育措施的新加坡,出生率與香港差不多。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當局在鼓勵生育方面意欲何為呢?

香港出生率低是事實,要鼓勵生育,必須對症下藥。香港工作時間長、壓力大是世界出名的,少有私人生活時間與空間,尤其居住環境逼狹,連「飲食男女」的基本條件都不具備,如何鼓勵生育?很多家庭少生或不生,不是他們不喜歡小朋友,不愛享受天倫之樂,而是自愧無法提供子女成長所必須的生活條件,不希望子女跟自己受苦受累。擔心做不好父母,這才是港人晚婚、晚育甚至不育的根源。

港府無法解決港人工作、居住環境的諸般難題,所謂鼓勵生育只是一句空話,人口政策的重點落在引入外援或新血上。在雙非政策被叫停後,引入專才及外勞成為救命稻草。然而,以香港的工作環境、生活條件,真正的人才大多裹足不前,如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自二○○六年實施,迄今只吸引二千多人來港,事倍功半。至於吸納內地尖子學生來港讀書,期望他們畢業後留港工作,本來想法不錯,但港府卻不願增加整體學額,形成內地學生擠佔本地教育資源的現象,成為中港矛盾的導火線之一。香港最容易吸引的只剩下低技術外勞,然而其敏感性不亞於雙非,在工會組織強烈反對之下,這項措施恐怕也沒有多少可行性。

人口老化問題急如燃眉,港府建議不是炒冷飯,就是虛晃一招。至於影響本地人口結構影響最大、增加人口最多的單程證制度,港府揚言沒有調整改良的必要,那麼制訂人口政策還有甚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