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多區幼稚園持續爆發排隊潮,引發天怒人怨,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束手無策,死撐全港學額供應充足,卻對K1學額秘而不宣,更發表排隊領取表格正常、排隊秩序良好之類的論調。官僚掩耳盜鈴,滿口謊言,不僅無助解決幼稚園學額爭崩頭亂象,反而引起家長更大不滿,令中港矛盾火上加油。
連日來,吳克儉強調全港幼稚園學額有二十四萬個,學位需求僅十七萬個,勸喻家長「毋須恐慌」,但事實並非如此。本報以幼稚園總學額的三分一推算,估計全港K1學額只有約八萬個,而前年出生的適齡入學幼兒為九萬五千人,其中三萬五千人為雙非兒童,如果雙非童全數來港升學,實缺一萬五千個學額。再以雙非童大量就學的北區學額計,上水、元朗、屯門三區的K1學額合共僅一萬二千七百個,連雙非兒童的一半都不到,可見吳克儉所說的全港學額供應充足云云,分明是一派胡言。
對於大批家長在幼稚園門前通宵排隊,吳克儉輕描淡寫地表示,北區有三十間幼稚園,只有三、四間有排隊的現象。其實,北區幼稚園總共有四十六間,其中七成即三十一間已停止學位申請,否則門口大排長龍的絕不止幾間幼稚園。堂堂教育局長,連北區有多少幼稚園都搞錯,連學額數字的基本情況都一無所知,難怪他愈是要求家長毋須恐慌,愈是引發恐慌情緒,也難怪他得到「唔得掂」的綽號。
更令人憤怒的是,吳克儉沒有體諒家長通宵排隊的痛苦,竟然聲稱這是「正常」行為。僅為了一紙申請表格,家長不眠不休連續幾天通宵排隊,這正常嗎?不少家長帶備帳篷、棉胎、摺椅、雨傘及食物長期作戰,這正常嗎?本地家長與雙非家長發生口角及衝突,導致本地家長發動上街示威,這正常嗎?如果這些都是「正常」行為,還有甚麼才算不正常?
眾所周知,今年幼稚園學額緊張有兩個原因,一是龍年效應,本地出生兒童數量上升;一是適齡入學雙非童達到高峰,加上內地禁止雙非兒童在內地接受公立教育,迫使雙非童來港就學。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預見的,輿論亦一再警告雙非問題影響深遠,爭完醫院床位將爭學位,爭完學位將爭就業、住房、福利等,如果當局未雨綢繆,早為之計,問題本來可以解決,至少不會鬧到今日這種混亂不堪、怨聲載道的地步。可惜,港府胡混度日,無所作為,坐視問題相繼爆煲,吳克儉強調雙非兒童是香港人口的生力軍,與前朝曾蔭權爵士的口脗何其相似。問題是,他上任一年多來,為解決雙非升學問題做過甚麼?今次又為改善幼稚園收生程序做過甚麼?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種紅薯。雙非問題是前朝政府留下來的爛攤子,既然避無可避,現屆港府只能面對,如果教育當局連幼稚園入學的問題都解決不了,那真的不如回家種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