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下藥增土地 撥亂反正方可期

房屋及土地政策是候任特首梁振英日後的施政重點,隨着新政府即將上場,當局對增加土地供應的態度忽然變得積極,與曾蔭權政府長期無所作為的作風恰成鮮明對比。

發展局昨日一次過交代三個新發展區進展,計劃多管齊下開拓土地資源,既有短期的,也有中長期的,短期可望釋放一百五十公頃住宅用地,中長期則可望釋放二千五百公頃。其中新界東北發展區將提供五萬三千八百個住宅單位,容納逾十五萬人口;安達臣道石礦場可提供八千多個單位,容納二萬三千人;而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則可提供近八百公頃土地,容納人口由現時的七萬多人增至二十二萬。

有土斯有財,香港房屋問題千頭萬緒,歸根結柢就是土地供應問題。土地供應不足,地價自然上漲,樓價自然飆升,故解決房屋問題首先必須從增加土地供應做起,這是毋庸置疑的。多年來,曾蔭權政府對樓價飆升不是無動於衷,就是虛應故事,而最不堪的是,面對社會要求復建居屋的強烈呼聲,他甚至反問「地從何來」。其實,本港已開發土地只佔總面積兩成多,不僅遠低於新加坡的逾四成,亦未達到國際宜居城市約三成的平均開發率,香港不是沒有土地,而是當局完全沒有作為。

曾蔭權任內大搞官商勾結,政策只知向大財團傾斜,以致過去多年完全停止開發新土地,房屋及基建用地日益短缺。事實證明,當局始終不願放棄高地價政策,正是導致樓價長升長有的主要原因,所以,儘管社會上要求增加土地供應、壓抑樓價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曾蔭權依然拖得就拖,直至臨下台才答應復建居屋,究其原因,無非為了維護大財團利益罷了。

梁振英日前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提到新一屆政府除了加快土地開發,更須全面檢討港人住屋需求,改善擠迫居住環境,增加興建公屋。這可以說是對症下藥,向撥亂反正走出了正確的一步。事實上,只有加快土地開發,增建公屋應付基層市民住屋需要,才是解決房屋問題的根本之道,否則,不管當局利用甚麼金融或行政手段,推出甚麼壓抑樓價措施,都是本末倒置,無濟於事。

可以說,拓展新界發展區是大勢所趨,也是增加土地供應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只要做足諮詢,做好環評,做齊配套,即使再偏遠的地方,也不難成為繁華新市鎮。其中單是連綿二十八平方公里的邊境禁區,只要好好規劃,兼顧發展與保育,便不愁無地可用。

總而言之,事在人為。增加土地供應,解決房屋問題,關鍵在於港府是否有決心。當然,過猶不及,樓價急升固然不可取,但樓價急跌也不符合香港整體利益,新政府的目標應是,既要讓基層市民能夠安居樂業,也要維護自由市場運作,確保樓市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