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在有「悲情城市」之稱的天水圍,物價居然冠絕全港,出現「最窮地區最高物價」的荒謬現象。究其根源,是港府發展新市鎮時規劃失當,基建不配套,導致市場壟斷,小市民任人宰割。
天水圍物價貴到離譜,早已不是甚麼新聞。以日常食品為例,一斤菜心在天水圍需二十一元,而在隔鄰的元朗只需十二元,差價高達七成半,令人咋舌;再如豆豉鯪魚,天水圍售價二十一元五角,元朗只賣十九元五角,差價約一成。當地居民坦言,由於天水圍食物價格與元朗平均相差二至三成,所以寧願選擇跨區購物,或利用返內地之機大量採購,扣除車費後仍然「有賺」。
同菜不同價,愈窮愈見鬼,孰令致之?有政黨在領匯旗下的天水圍商場調查發現,七成受訪者抱怨區內物價昂貴;七成認為物價上升是舖租高昂所致;逾六成寧願跨區消費以減輕經濟負擔。事實上,天水圍區十一個主要購物商場,其中七個屬領匯管理,估計八成商舖已屬大集團所有。在這種情況下,港府又縱容領匯年年瘋狂加租,租戶百上加斤,只能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形成惡性循環。
在商言商,追逐利潤是商家的本性,如果說領匯是「吸血鬼」,這個鬼完全是由港府一手製造並培養出來的。一來,港府當年為推卸責任,將公共屋苑的商場賣給領匯,然後便不聞不問;二來,港府發展新市鎮規劃失當,沒有提供相應的基建配套設施,由於缺少競爭,必然造成市場壟斷。說到底,市場壟斷其實是官商勾結的結果,試想想,如果港府一早在天水圍興建市政大樓,或允許小商戶在天光墟等市集擺賣,領匯還敢瘋狂加租嗎?
天水圍缺少的豈止購物商場。事實上,該區其他生活設施如醫院、學校、文娛中心、社區公園等均嚴重匱乏,居民不僅要跨區購物,還不得不跨區上學、跨區求醫、跨區工作,舟車勞頓,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苦不堪言。天水圍居民大多是基層市民,社區設施不足,港府又坐視領匯巧取豪奪,使得貧窮問題進一步惡化,衍生不少家庭悲劇。天水圍被標籤為「悲情城市」,而製造悲情的恰恰是港府。
除了天水圍,將軍澳居民面對同樣的處境。昨日有區內居民發起慢駛遊行,抗議港府拖延地區基建發展,居民指入伙三年,區內公共設施仍欠奉,社區配套甚至比天水圍更差。
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從天水圍到將軍澳,從市區到新界,從新市鎮規劃失當、設施嚴重不足,到十大基建、六大產業拖拖拉拉,足見曾蔭權政府一味口號治港,蹉跎歲月,一事無成。事實上,曾蔭權一心一意貪威識食,大小通吃,何曾將基層市民的福祉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