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人口政策 惜無配套措施

千呼萬喚始出來,成立五年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終於趕在夕陽政府下台前發表第一份人口政策進度報告,預測本港人口老化將加劇,勞動人口將減少。雖然報告提出不少建議,包括提高退休年齡等等,可惜不是不切實際,就是蜻蜓點水,看不出對緩解人口老化問題有甚麼幫助。

相比其他發達地區,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尤為嚴峻。本港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地區之一,平均每名女性僅生育一個孩子,而女性必須生育二點一個孩子才能維持人口平衡,要不是每年有大約五萬個持單程證的內地新移民補充,人口早已呈現負增長。多年前,曾蔭權呼籲每對夫婦「最好生三個」,社會上的普遍反應是:孩子生下來誰養?港人普遍工作和生活壓力大,居住環境惡劣,多少人為生存打拚不敢要孩子,等到生活稍為安定時,往往已錯過黃金生育年齡。

今次人口政策進度報告再次建議鼓勵生育,但沒有提出任何實質措施,如提高免稅額、增加託兒服務、改善居住環境、推動標準工時、侍產假等等,鼓勵生育仍然是一句空話。

本地生育率難以在短期內改觀,港府一度將增加人口的希望寄託在雙非嬰兒身上,採取來者不拒的政策,以致過去十年雙非嬰兒達到十七萬名。問題是,雙非嬰兒的父母、家庭及所有社會關係網均不在香港,將來有多少人會來港接受教育並定居,根本無人能知。今次報告預測五成二雙非嬰兒最終來港,只是「靠估」而已,當局將雙非嬰兒視為解決人口老化問題的靈丹妙藥,很可能是一廂情願。更何況,由於醫療服務、教育資源跟不上,雙非引起民怨,已被候任特首梁振英喝停,證明此路不通。

吸引外地人才亦是優化人口結構的一個重要途徑,遺憾的是,本港現有兩個輸入人才計劃效果不彰,形同虛設。究其原因,本港科技產業落後,創業環境不佳,英雄無用武之地,加上空氣質素惡劣,生活成本高昂,現有人才尚且留不住,遑論吸引更多人才。

既然人口老化趨勢不可擋,當局理應未雨綢繆,在安老方面投放更多資源。然而港府拒絕承擔,一味以資源不足、財政負擔沉重為由推卸安老責任。港府近年鼓勵長者到內地養老,但政策不配套,甚至在生果金、綜援方面橫加設限,自相矛盾。由於安老乏善可陳,人口政策報告只能將長者兩元乘車優惠拿出來聊以自慰。可笑的是,即使是小恩小惠,至今仍未落實。

不栽梧桐樹,豈望鳳凰來。人口政策不是簡單估計將來會有多少人口和長者,或空喊幾句鼓勵生育口號,而是要在醫療、教育、房屋、就業、福利等方面作出全面規劃,訂出長遠目標,推出配套措施,令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依。老實說,香港至今沒有一套完整的人口政策,有的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