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基金難遮醜 扶貧還須再綢繆

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昨日通過,為「N無」人士提供三千至八千元不等的租金津貼,以紓緩其經濟壓力。估計三萬名居住於劏房、板間房等惡劣環境的低收入市民受惠,開支約九千萬元。新舊政府即將交接,雖然這未必是關愛基金的絕唱,卻可能是夕陽政府任內最後一次「扶貧」,關愛基金何去何從,受到各界關注。

最後一次以政務司司長身份主持關愛基金會議的林瑞麟表示,基金獲港府撥款五十億元,加上已經確認的十八億元社會捐款,連同每年投資有數億元回報,足以支持關愛基金十多個項目繼續推行。他還認為,社會對關愛基金有需求,故基金不會因為新政府上場或部分項目恒常化而消失,相信基金今後推出的項目會愈來愈多。

其實,人走茶涼是官場鐵律,關愛基金前途如何,目前仍是未知之數。當局設立關愛基金的本意是彌補現時綜援制度的不足,主要是幫助在歷次政府派糖中都無法受惠的「N無」人士,希望藉此紓緩仇富情緒。可惜事與願違,基金出世之日就充滿爭議,不少輿論質疑關愛基金會分薄商界平時對社福機構的捐款,而向富人募捐亦相當於二次徵稅。商界對此反應冷淡,僅口頭認捐十八億元,與原定募捐五十億元的目標相差甚遠。可以說,關愛基金先天不足,一開始就注定是爛尾基金。

而在關愛基金的實際操作中,也存在援助目標及方向不清晰、受助人似是而非等種種問題。屈指數來,關愛基金迄今共實施了十多個計劃,包括為貧困學生提供午膳及遊學津貼,為殘疾人提供特別護理津貼,資助經濟困難病人使用自費藥物,資助少數族裔及新移民參加語文考試,以及為「史上最廢」預算案補鑊、向新移民發放六千元等,雖然花樣不少,但基本上都與「N無」人士無關,令人質疑關愛基金在實際運作時毫無準則,好鋼沒有用在刀口上,變成敷衍民意,隨意加派福利及津貼的政治花瓶。

事實上,在關愛基金眾多項目中,惟有為劏房、板間房及籠屋居民發放租金津貼,才符合幫助「N無」人士的初衷。可惜,租金津貼只是一次性措施,充其量只能抵銷一、兩個月房租,根本不可能改善惡劣的居住環境,遑論扶貧。歸根究柢,曾蔭權政府胡混度日,漠視民困,拒絕對扶貧作出長遠承擔,但迫於民意壓力,不能甚麼都不做,於是急就章推出關愛基金敷衍塞責。關愛基金實質是夕陽政府施政無能的遮羞布,結果卻愈遮愈醜。

關愛基金難遮醜,扶貧還須再綢繆。曾蔭權治港七年,禍港七年,貧富懸殊惡化是最大的惡果之一,指望關愛基金這種小恩小惠消除貧窮問題及紓緩仇富、仇官情緒,根本不切實際。候任特首梁振英承諾讓社會各階層恰如其分地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並重設扶貧委員會,大方向當然正確,但能否言必行,行必果,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