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高官健康通報機制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因病請辭,事出突然,成為城中熱話,對特區政府構成巨大壓力。除了解決繼任人的問題外,應否設立高官健康通報機制,以減少公眾疑慮與揣測,同樣考驗政府的管治智慧。

特區政府一脈相承殖民地時期的傳統,除了特首的健康狀況在特殊情況下會向公眾作出簡單披露之外,司局長或部門最高長官則完全沒有指引,實行各師各法。

殖民地時期有所謂「鐵的衙門,流水的官」的說法,意指政府部門運作穩定,不會因為個別官員的去留而受到影響,施政的好壞不被個別官員的問題行為所影響,而且官威常在,市民不敢對官員的健康問題或個人背景有所質疑,故不存在通報機制的問題。

有趣的是,自從高官問責制正式啟動後,司局長要為各自管轄範圍的決策失誤承擔責任,此所謂問責之要義也。問責官員的行為與個人健康的好壞,直接對公眾利益構成影響。

局長對外負有推銷政策的責任,經常與議員、政黨及社會團體的領袖接觸,像商經局局長更需要向歐美國家推廣特區商貿的工作,外訪頻密,身體健康及頭腦清醒靈活十分重要;對內則主持決策會議,居中協調政策局下各部門的意見及建議,更負有督導政策執行的責任。

千頭萬緒,日理萬機,局長的健康狀態乃承托力的關鍵要素。像劉太患上第三期結腸癌,非朝夕可成,過去一段時間,早已潛藏健康危機,公眾有理由擔心該時期內局長的決策及推行政策的質素,有否受到影響。公眾憂慮高官的健康狀況合情合理,政府是時候考慮制訂相關的通報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