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中門大開

如果只是內地孕婦和本地孕婦爭奪醫療資源,那是很容易解決的問題。在情在理,甚至作政治考慮,優先也應給予本地孕婦,只需要把給內地孕婦的床位配額適度降低,以吸納本地孕婦在生產時的時間波動,那就可以相安無事。私家醫院的所謂私家,並不是完全私人市場地運作,最起碼向政府申請撥地建院時,就是由政府特別批地,而且操作受政府規管,不是以私家醫院牟利為唯一目標。

問題的核心,是在這樣的政策下,香港的人口政策有一個黑洞,政府無法掌握。在未來二十年,有近百萬人是通過現時的安排在港出生,但這又不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每天一百五十人的會親名額,是在當事人自願之下才作出申請,他們來港會親,我們起碼知道他們在香港有某些關連。而優才和專才計劃,特區政府更有全權審批,投資移民的門檻,也是由特區政府設定,唯獨是這每年的四萬名嬰兒,身不由己地在香港出生,而接着又回到父母原居地成長生活,將來不知在甚麼時間、甚麼原因才會來港。

如果把我們的目光拉長,在未來某一個時間來看,香港有一半新生人口不是在香港成長,父母也和香港沒有任何關連,那究竟會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對於這一點,相信特區政府在作出這項決定時,根本沒有設想過。

當然,特區政府可能認為他們也是被動,也是無可奈何,政府只是執行法院的判決,不尋求人大釋法,就惟有接受。但接受歸接受,是不是一接受就中門大開,明買明賣,名額一放就是每年四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