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爆發核危機令世界措手不及,中國國家領導人也宣布,決定全面安檢核設施,並在核安全規劃批准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然而,世界能源供應緊張,不僅存在於日本核危機的陰霾下,還有是中東局勢產生急劇變化,導致石油市場動盪,也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能源消費大國的能源計劃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因素。
中國暫停審批核電項目,這只屬於短期內的政治形勢驅使而已,長遠來說發展核能的戰略目標始終未變,反而石油才是現在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因為中國比歐美國家的石油資本支出都要多,與美國更是四一之比。有報道說,中國一半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與北非,以現在局勢與石油價格,中國今年在石油上的支出將高於其向美國銷售商品所得利潤。
內地新近公布的消費者價格指數顯示物價漲幅達百分之五,雖然相比埃及的百分之十一存在很大差距,但數據已比去年翻了一倍,而非官方對今年物價的估測還要更高。內地有對石油採取價格控制,但控制力度有限而且存在掣肘,譬如二○○八年石油價格飆升期間,內地多個煉油商停止銷售汽油和柴油,隨即引起燃料短缺並激起廣泛抗議。更何況,中國大多的石油不是用於交通工具,而是用於企業和農業,中國都不會對這兩項設下具體的能源價格控制方案。
能源佔內地糧食生產成本的三分之一,而食品價格增長速度更兩倍於消費者價格,故長遠來說,石油對中國的影響還是比核能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