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劫後餘生者同處社區禮堂,無家可歸;當中不乏家人罹難或不知所終者,但完全沒人嚎啕大哭、呼天搶地。
遭逢慘變乃哭得有理之時:「我好慘!老天爺為何這樣對我?求你幫幫苦命人吧!」這是沉溺一己不幸的呼喊。
但想深一層,不哭可能更有道理:「我慘,但他們更慘!我沒有他們的慘,已是老天爺眷顧。先幫最苦命的人吧。」這是開放心胸、關懷群體的想法。如果人人都這樣想,群體的最弱勢,便可最先獲得照顧。
大氣輻射上升,身處戶外受危害風險大增。群眾到街上購物、自動櫃員機提款,欲最快辦妥離開,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故,爭先恐後屬意料中事。但日本街頭不但沒有爭先恐後場面,反而秩序更佳,人龍排列更整齊。
莫非日本人都抱持武士道精神,人人視死如歸?非也,只因守秩序可確保最多人在最短時間辦妥事情離開。相對之下,爭先恐後,受惠者只是孔武有力的一小撮;一般人尤其年老體弱者,由於無力爭先,可能永遠無法把事情辦妥。
日本人乃群體互助民族,面對莫大人禍如二戰戰敗,以至停不了的天災,一次又一次靠着群體力量熬過來,相信今次地震、海嘯、核災難,亦不例外。反觀同我族類,卻憑藉個人貪婪、自私的力量發展經濟,因而變得財大氣粗,社會千瘡百孔變本加厲,正是由於缺乏群體精神這股強勁凝聚力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