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危機有初步受控的迹象,但核輻射的範圍仍在進一步擴大,影響逐步浮現,繼東京的菠菜、牛奶等食品檢測出核輻射超標,又有多個縣的自來水驗出放射性物質。日本政府不得不決定,禁止福島及茨城縣出售受污染的牛奶及菠菜,並建議福島核電站三十公里範圍內的居民不要飲用自來水。世界衞生組織承認,日本核污染問題遠較預期嚴重,不排除問題食品已經出口到其他國家。
本港專家亦警告港人切不可掉以輕心,福島核洩漏所引發的生態災難,可能比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災難還要嚴重。專家指出,日本是島國,核輻射可經水、陸兩路入侵食物鏈,危害地球上的生物,進而影響居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由於不同放射物的半衰期不同,部分放射物的半衰期長達三十年,一旦人類進食受污染的食品,放射性物質將長期留在人體內不停釋放輻射,增加患癌機會。
民以食為天。為確保食品安全,愈來愈多國家加入檢驗日本食品的行列。商界的反應更快,本港部分五星級酒店已自動暫停進口日本新鮮食材,南韓兩家主要超市暫停進口日本食品,泰國、菲律賓業界亦有意這樣做。正如有人指出,由於無法知道哪些日本食品受污染,抽樣檢查難免有漏網之魚,故最佳預防手段就是禁止進口所有來自污染區的食品。
很明顯,港府所謂香港距日本千里之遙,受核輻射影響機會甚微的說法,如果不是出於無知,就是蓄意靠害市民。事實上,台灣當局從多名日本返台旅客的身上檢測出核輻射物質,台灣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又首度公布,從日本進口的生蠶豆外殼偵測出輕微輻射,這足以證明,世衞組織有關核輻射流傳境外的警告並非空穴來風。然而,港府聲稱對從日本返港旅客及日本食品的檢測結果都正常,「正常」得令人難以置信。過去,無論是防範禽流感、沙士、豬流感,港府次次失守,令香港淪為重災區,今次當局能否把好關,還是一個大問號。
相對可能長達數十年的食品污染問題,近在咫尺的大亞灣核電站更是令港人如坐針氈。千呼萬喚之下,之前一直玩失蹤的環境局局長邱騰華終於露面,表示理解市民對核電安全性的憂慮,希望藉今次福島核事故,重新考慮本港的能源組合,但沒有明確承諾放棄增加核電計劃,令人質疑是否拖字訣。他還堅持認為,當局計劃擴大核能供電比例,是因為燃煤發電會造成空氣污染,而核電是「清潔可靠」的能源。
核電是否清潔能源一向言人人殊,但在福島核事故後仍說核電「可靠」,恐怕沒有多少人苟同。人類自鑽木取火以來,能源種類不斷增加,如煤、石油、天然氣、太陽能、風能、水能等等,這些能源各有利弊,但有一個共性,即其災難後果都是人類可以控制的。核能則不同,一旦核裂變開始,就無法中止,直至能量衰絕,也就是說,人們可以啟動核裂變,卻無法中止其過程,根本就沒有「可靠」可言。
日本核事故帶給人們的深刻教訓是,核能是不安全的,人類若盲目自信科技的力量,對大自然索取無度,遲早遭到大自然的反撲。若港府仍不警醒,那就真是愚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