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本周三發表,連日來,不少政黨及社團遊行請願,敦促港府開倉濟貧。「東方報業民意調查」上周以街頭問卷及電話形式訪問市民,被問及對財政預算案有何期望時,結果大大出乎意料,表示對預算案有期望的受訪者不足一成。相比之下,高達三成九市民坦言對政府死心;兩成六聲稱無期望;兩成二認為只好自求多福。
一方面市民希望政府正視現實,扶貧紓困,另一方面,逾八成市民對即將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不抱期望甚至死心,看似矛盾,其實並不矛盾。正如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市民對預算案的複雜心情,從不同側面反映對港府施政無能、甘當守財奴的強烈不滿。
本港通脹去年初重拾升軌,衣食住行樣樣加,綜合物價指數去年底已超過百分之三。展望未來一年,加風再起,繼九巴及龍運巴士申請加價,的士、專線小巴及電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亦爭先恐後提出加價申請;中電港燈、大欖隧道已實施新收費;而港府作為大股東的港鐵,更是一再帶頭加價,尤其是各種食材及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對基層民眾影響最大。經濟學者預計,受最低工資及港元偏弱影響,今年通脹率將達到百分之四至五。由於市民收入增長遠遠追不上通脹的速度,意味着大部分市民的實際生活質素不升反跌。
通脹逼人,在上述民調亦有反映。四成六受訪者表示會減少消費及娛樂活動;兩成五表示會節衣縮食,慳得就慳;還有兩成六希望政府還富於民。的而且確,在普羅市民入不敷出之際,港府庫房卻豬籠入水,港府曾預測本年度財赤二百多億元,實際上極可能有約八百億元的盈餘,港府財政儲備將因此達到六千億元,外匯儲備更高達二萬多億元。難怪有人形容,港府「肥到着不到襪」。
官富民窮的客觀事實,凸顯本港貧富懸殊惡化,亦反映大部分市民享受不到經濟增長的好處,港府所謂的「滴漏效應」並未出現。更不堪的是,面對還富於民的呼聲,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不是從善如流,而是巧言令色,推三推四。早前他還在網誌撰文,大言不慚地為自己的守財奴哲學辯護,強調政府要奉行量入為出的理財原則,確保有充裕儲備。他更聲稱,官富民窮的說法是挑撥官民矛盾。
量入為出的理財原則,沒有人不贊同,問題是怎樣才算是量入為出呢?回歸至今,港府外匯及財政儲備增加了幾倍,同期香港經濟僅增長約三成,市民收入甚至不升反跌,足證港府不是量入為出,而是量入不出,或量入少出,完全違背《基本法》的原意。正如經濟學者指出,以港府財富之多,足以應付三次經濟危機。由此可見,挑撥官民矛盾的不是別人,正是港府本身。
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會急民所急,想民所想。澳門政府多次向市民派錢紓困,新加坡政府近日發表財政預算案,八成市民獲派現金,皆大歡喜。要知道,新加坡是在有預算赤字之下派糖,港府卻在錄得大幅盈餘之際繼續對還富於民的呼聲無動於衷,兩相比照,高下立判。
兔年說兔,有港府高官提到要向兔子學習,並指「狡兔三窟」反映靈活創新、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其實,狡兔三窟源自戰國時代的孟嘗君,本意是勸說統治者施行仁義,爭取民心,這才是維繫執政的最佳方式。可惜,港府連這個簡單道理都不懂,簡直連兔子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