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貴為世界強國,但自雷曼事件後,全球深深感受到,美國為應付其經濟衰敗而狂印鈔票,將其金融的失敗與痛苦轉嫁到別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讓美元貶值以利出口,全世界貨幣跟着波濤洶湧,正醞釀一場貨幣戰爭。
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讓其他國家備受衝擊,香港也面臨經濟泡沫危機,人人擔憂,但不知何時是危機時刻。香港房地產價格狂漲已超出市民的承受力,港府恐蹈當年負資產的覆轍,導致民心社會不穩,只能推出不痛不癢的政策,卻遏止不了投機風潮。
本來,世界期待在南韓首爾登場的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議,能夠共同找尋這場貨幣衝突的化解良方。不過,悲觀人士擔心,想要在G20催生出一項為各方接受又有效的國際貨幣協議,也許需要一場真的貨幣戰爭。「以戰止戰」的氛圍正在蔓延。
這波貨幣戰爭罪魁禍首乃是美國。金融海嘯後,美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讓熱錢流竄,經濟較有起色、利率較高的新興市場及亞洲國家遂成資金的首要目標。
在亞洲貨幣仍持續升值,美國又急欲擴大出口下,幾個貿易大國的關係出現變化,讓人民幣成為匯率戰的核心。美國指摘中國沒有放手讓人民幣升值,故不斷對中國施壓,相信人民幣將會繼續升值,港幣因而貶值在所難免。港人面對的是經濟的驚濤駭浪,港府應以積極態度處理,以免讓香港面對資產泡沫和大幅通脹的苦難。
近日內地的國營大銀行來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相信是已聞出港人面對港幣繼續貶值的徬徨,吸引港人以人民幣債券作為避難所。港人經過金融海嘯的震盪,不少銀行還未解決雷曼事件,政府不能盡快有力地處理,難道想等待另一波金融海嘯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