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後,在香港工作五年的中聯辦主任姜恩柱有句名言:香港是一本很難讀懂的書。這是大實話,別說姜恩柱這種只在香港工作五年、高高在上的駐港官員,就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也沒幾個真能讀懂這本書。不過,讀不懂香港沒有關係,照樣可以搵食,無論是駐港京官,還是香江各界人士、各色人等。
當然,作為執政者、管治者,對是否讀懂香港這本書是另有一些與眾不同的要求的。對涉港問題的京官來說,讀「香港這本書」主要是讀中央對香港的大政方針,讀香港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重要方面的大脈絡、大框架及其沿革發展,讀香港與內地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聯繫、相互關係,讀香港的民意背景及其變化。只有一定程度讀懂了這些,才能較好地開展工作,這大概也是中央對涉港工作官員的起碼要求。
日前,走馬上任不久的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在會見一個香港社團時說,自己「作為分管港澳工作的新兵,首先要做的是了解中央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香港的基本情況,這還是需要我好好學習的」,即是說王光亞正在「讀書」。只是王光亞不像姜恩柱,不是在香港工作,不是第一線的官員,欲「了解香港的基本情況」難免隔着一層,這類京官「了解香港的基本情況」多數是靠會見各種香港團體、人物,而且以「自己友」為主;並靠閱讀香港報章雜誌和所謂「內部參考」文件。像王光亞這樣的大員不宜經常往香港跑,因為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下,這樣做太敏感,會引起不必要的猜測,因此回歸以來港澳辦老主任廖暉就極少「踏足香江」,很難身臨其境地「了解香港的基本情況」。
這種局限仍然「適用」於王光亞,故港澳辦京官和朝廷駐港大臣雖然同讀香港這本書,但「體會」和「心得」恐怕會有差異,對香港基本情況的了解和評估也會不同,他們會有自己的建議供中央決策,問題是中央怎麼取捨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