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連鎖快餐店涉嫌以加薪為幌子,要求員工簽署同意四十五分鐘用膳時間不計入工時,最終就算實行最低工資,也可能導致員工得不償失。後來,這家快餐店抵受不了民間的抵制壓力,終放棄有關安排。
起初,特區政府說這快餐店沒有違反《僱傭條例》,因為《僱傭條例》並沒有列明員工用膳時間必須要支薪。不過,這解釋經不起民意的考驗,首先是快餐店方面最近已經打了退堂鼓,這就證明有關方案是不得民心,快餐店需要妥協;另一方面,走法律罅,在灰色地帶下生存,嚴格來講雖是「沒有違法」,但不能說這個行為是正當的。
在這個年度的施政報告中,曾蔭權提出多個扶助弱勢社群的工作,包括制訂最低工資,以及成立一百億元的「關愛基金」。其中,「關愛基金」是由政府與商界各出資一半,為基層市民提供多方面的支援。輿論相信,這兩個政策道出了政府希望扭轉社會仇富情緒的目的。但民間仇富情緒是日積月累而來的,政府以為一、兩道「及時雨」政策可以解一下民間的鬱結,其實這只是待慢市民,仇富情緒豈能單憑一、兩道政策?豈能在一朝一夕就給瓦解?
破壞容易建設難,當政府在一邊想盡辦法為商界改變負面形象時,有些企業卻在另一邊破壞了政府刻意營造的良好氣氛。有人發現,不僅該快餐店的主席是最低工資委員會的成員,該快餐店更曾經獲得「商界展關懷」的獎項,非常諷刺。這一次事件,無疑再次令特區政府的努力付諸東流,向特區政府的扶助弱勢政策打了一記大大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