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一舉兩得

用「暴動」兩個字來總括一九六七年前後的事件,其實已經是對左派做了判決。要用另一個詞語來代替,一時間也想不出來,但無論叫甚麼,也不應該一鍋煮,把罷工、抗議那些合法活動混和在炸彈製造、縱火謀殺裏面,甚至以此來概括了一切。果真如此,那就要爭不如不爭,認命好了。

整個「六七暴動」,基本上和文化大革命不可分割,因為沒有文革,香港那些極左激進的力量就不會抬頭;如果大陸不是陷入無政府狀態,也就不會任由那些激進極左的力量壯大,無法煞停那些暴力行為。

對此,記者張家偉所寫的《香港六七暴動內情》一書已經記述得非常清楚,「六七暴動」是香港發展史的一頁,也是左派歷史的一頁。不過,要分清楚,這不是常態下的一種正常行為;同樣地,文革也不是北京政治的常態行為,甚至可以說,北京也是受害者之一。儘管許多高官元老也是文革的受害者,但不能就此把事情推出共產黨之外,當作事不關己;也因為有這種藕斷絲連的關係,北京不太想重提「六七暴動」事件。

因此,要討論、要解釋「六七暴動」,實在不宜由香港的左派包辦,更不宜由民建聯去代表,舊事重提,就由當年那些當事人去解釋好了。

左派不是一個非常清楚界定的組織,只是一個籠統的稱呼,現時那些被標籤為左派的參政團體不必過分執着,也不用以替「六七暴動」翻案為己任,而事實上這也不光是他們的責任。他們真的要自我標籤,始終是用「愛國愛港」這四個字最有優勢,既無歷史包袱,也可站在道德高地,並且把對手逼在不愛國的地盤之上,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