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香港需要「被邊緣化」

雖然特區政府高官不斷向市民大派定心丸,說香港存有產業競爭優勢;但看內地尤其珠三角、澳門、海南島等鄰近城市的相繼冒起,香港勢危,「邊緣化」不脛而走,成為香港人擔心的切身問題。

但有學者認為,邊緣化不一定是負面東西,邊緣化可以是一個發展的重大契機。香港開埠以來,香港人經歷過無數次的危機與風浪,香港人並沒有被打沉,反而在一個又一個的風浪中,展現香港人的大智慧,在邊緣化之下尋找新的出路。

或者有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以前中環——今天我們引以為傲的經濟商貿心臟地區,並非是現在的模樣。百多年前,牛奶公司就是設在下亞厘畢道附近,初期經營冷藏庫,其後陸續加入屠場、餡餅生產工場、牛奶分銷中心、副食品工場及鍋爐間等設備。另外,中環也曾建有不少針織廠房,專門製造枱布、餐巾等小製成品。

當時而言已經是香港經濟中心的中環,同時面對外來競爭及經濟轉型等各方面的因素,中環廠廈相繼搬到新市鎮以至內地;不過,雖然廠廈撤離中環,但至今中環地位仍然屹立不倒,無他,是香港人的進取心與經營智慧,令中環由一個民間工業中心,發展為經濟中心,再一變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屢次邊緣化的挑戰中絕處逢生,成功轉型。

學者說,縱觀世界各國的發展歷程,邊緣化是每一個國家必定遇到的周期問題,可以是危,也可以是機,在乎於人們的進取心。「大香港主義」的人時常覺得香港可以自給自足,反而香港需要「被邊緣化」,才可以令香港人甦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