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屋貨尾八百多個單位日前第一天揀樓,並未出現預期中的墟冚場面。房協安排的一百三十名揀樓人士中,多達四成人缺席,令人關注這批夾屋及下月推售的四千個居屋餘貨是否會出現「賣剩蔗」的情況。房協主席楊家聲表示,夾屋貨尾單位超額認購四十倍,仍然有信心會全部售罄,但他也指出,萬一夾屋貨尾無法賣完,會為市場帶來「樓市趨跌」的嚴重訊息。
顯而易見,在港府「九招十二式」的影響下,加上環球金融市場近期再起波瀾,本港樓市氣氛已由熾熱趨向平淡,觀望情緒濃厚,這可能是有人選擇放棄購買夾屋的原因。正如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夾屋以偏低市值訂定售價,但由於整體樓市有下調趨勢,令有心置業人士持觀望態度。事實上,當局於兩年前復推夾屋貨尾時,亦正好碰上樓市氣氛轉淡,最終有逾四成單位未能售出。這足以證明,資助市民置業有風險,當局與其以諮詢名義採取「拖」字訣,不如利用現有資源,另闢蹊徑。
楊家聲接受傳媒專訪時透露,正構思興建中產階層的出租單位,微妙調節樓宇供求。有關計劃旨在讓有需要人士先租樓、後置業,在租樓期間儲錢付首期。楊家聲認為,上車難、樓價高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相信有關計劃可協助部分市民上樓,特別是讓「八十後」有一個棲身之所。
房協的構思無疑夠新鮮,亦切合目前的市場需求,頗值得考慮。本港市民的住屋需求基本上分為三類,中上層有能力置業,基層可以住公屋,夾心階層處境最尷尬,收入不高不低,既沒有入住公屋的資格,又沒有能力置業,兩頭不到岸。夾心階層中的大部分是年輕人,投身社會時間不長,積蓄有限,又面對結婚生仔的壓力,既然暫時買不起樓,只好租房。房協興建中產租住房,正好切合這一部分人的需要。
事實上,房協通過出售夾屋坐擁近二百億元的盈餘,而自二○○二年港府停建居屋及夾屋以來,房協基本上投閒置散,無事可做。因此,房協完全可以善用資源,有所作為,紓緩部分中產安居的壓力。有立法會議員歡迎有關構思,並希望房協盡快披露細節及落實有關計劃。
條條道路通羅馬,協助市民置業有很多選擇,目前要求復建居屋的呼聲甚囂塵上,其實復建居屋並不是唯一的選擇。興建中產租住房,讓中產人士先儲錢、後置業,便是一個另類選擇,當然,這只能是權宜之計,長遠而言,當局必須制訂周詳而長遠的房屋政策,如靈活增加土地供應、提高市場透明度等。尤為重要的是,房屋政策一定要清晰明瞭,具前瞻性以及可持續性。
令人遺憾的是,近年來港府的房屋政策朝令夕改,混亂不堪。本來,當局一再重申不再復建居屋,但頂不住外界壓力,近日又轉變口風,表示未來五個月內展開民意諮詢,十月份決定是否資助市民置業。話音未落,又有行政會議成員公開與政府唱反調,多次撰文支持復建居屋,這不但無助解決問題,反而添煩添亂,損害港府的威信,徒令市場訊息更加混亂,市民無所適從。
港府高層在房屋政策上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再一次將高層內部分裂、陷入無序狀態暴露於人前。人心齊,泰山移,一個勾心鬥角的執政團隊,如何能處理好棘手的樓市問題?難怪港府對樓市問題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