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對雙程證人士充滿敵視,認定他們是想來香港取得福利,攞着數,而有電視台是傳播這類偏見的幫兇,例如楊媽媽事件。
我前天寫過,順寧道重建區其中一位租客回鄉後被業主換鎖封屋,她一怒之下帶同三名幼齡子女在順寧道遊樂場露宿。有電視台到現場訪問這位媽媽,她不虞有詐,實話實說,但新聞經剪輯後卻出現了斷章取義的版本。
首先,楊媽媽強調的「租戶必須在重建政策中得到公平對待」這訴求不見了。新聞片段的主要內容是圍繞「楊媽媽是持雙程證人士」。在訪問之際,其實有身為香港人的租戶也站在旁邊,卻沒有在新聞中出現。
我明白記者「做古仔」的角度,香港社會對持雙程證已有定型,記者也是香港人吧。這段新聞出街後,相信社會不再同情楊媽媽了,反會指摘她「貪得無厭」,而市建局願意作出某種安置,就馬上成為好人。
若新聞用另一角度:楊媽媽是「三名香港孩子的媽媽」,我們對她的感覺和同情就截然不同。
楊媽媽面對的不只迫遷,她的故事是不少基層市民的苦況。她要面對的,是基層工種缺乏,新來港人士難於融入香港社會,單親媽媽如何帶三個孩子和住屋權等問題。
可是,我們的電子傳媒只剪輯成兩分鐘的新聞片段,楊媽媽事件被濃縮扭曲成雙程證人士的無理抗爭,社會就永遠缺乏同理心,不會知道楊媽媽這類基層母親有很多,她們要面對社會的不公義,需要我們幫忙和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