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政治人物可借鑑的故事

林彪這樣的政治人物,雖然深通韜晦之道,但仍然是有脾氣、有個性的,因為他內心孤傲,加上戰功赫赫,不是甚麼時候都能「隱忍不發」的。一九七○年廬山會議上,毛澤東打倒了林彪的「同夥」陳伯達,開展「批陳整風」運動,逼林彪的「四大金剛」作「深刻檢查」,且往林彪一夥長期控制的軍隊地盤如北京軍區、軍委辦事組等「攙沙子」,招招在刮林彪的臉,令林彪非常憤怒,然他拒不服軟、不檢討,而是向毛澤東請辭,回老家養病。

毛不准,林彪就繼續「頂牛」。由於林彪不服軟、不檢討,他的「四大金剛」也就「態度不端正、不老實」。這時黨內高層都知道毛、林已到快「翻臉」的邊緣。很多人不明白,林彪為甚麼那麼硬,他平時的韜晦之道、養氣功夫、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智慧」都跑到哪裏去了?

就在那個時候,周恩來傳達毛澤東旨意,要他在五月一日上天安門觀看煙花。林彪清楚,這是毛澤東為「政治大局」營造團結假象,林彪以不回答拒絕。到了五月一日晚上,毛澤東登上天安門,沒見林彪蹤影。周恩來急了,三次打電話給林彪和葉群,最後哀求林彪:「能否看在我周恩來懇求您的面子上即來,否則影響太大、太大。」

林彪終於給了這位他在黃埔軍校時期老師的「面子」,遲到二十三分鐘登上城樓。但他仍然「氣性很大」,整個過程沒有和毛澤東打招呼,完全當「毛主席不存在」,並提前半小時離開。擺到明,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和毛翻臉。

林彪「伴君」甚久,當然知道自己此舉的嚴重後果,知道如何傷了毛。但他偏要這樣做,是忍不住,還是故意的?反正後果都一樣。那晚之後,毛動了「殺機」,到南方視察,沿途大談和「我這位接班人」的分歧,為打倒林彪作政治動員。林彪的故事值得很多政治人物借鑑,包括曾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