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小業主不是釘王

上一代人擁有物業的心態與今天「求短利」的價值觀不同。在灣仔、銅鑼灣和其他舊區,長輩買下舖位創業,付出的不只樓價,更有半生心血。可是,重建從沒考慮這些業主的感受,市建局認為舊樓業主都應該歡天喜地接受收購,把生意結束,拿着現金離開。

當然不是,不少業主是滿懷怨恨走的,只因市建局在收購程序上有尚方寶劍,可向行政會議申請收回土地,把堅決不走的「冥頑不靈戶」交由地政總署出價和處理。這個「強制」、逼人賣樓的過程,往往忽略少數意見,那些期望繼承祖業、把長輩創辦的字號發揚光大的業主,被「強制」兩字無奈地中斷其生意。

另一邊廂,「強拍門檻」由九成降低至八成已討論多月,立法會即將要表決了,政府認為在建制派支持下,定會順利通過。通過後的改變是甚麼?我會簡單的說,是坊間突然多了許多個市建局。

「強制拍賣」的門檻被降低後,發展商會對重建舊區較有興趣,因為只要收購八成就能夠強迫其他兩成「就範」,而這兩成業主卻沒有議價能力。強拍是對付「釘王」的政策,但不願意接受收購的小業主不是釘王,對他們並不公道,也無人理解他們的需要和感受。

日前,有議員在報章刊登了全版廣告,站在無議價能力小業主的一邊,反對降低強拍門檻,要求「林鄭月娥局長不要強搶窮人的羔羊」。我本來認為強拍的通過是必然的事,但議員高調反擊林鄭,不知道會否令事情有了新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