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年輕人要完善自己

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及香港的雨傘運動,都彰顯了青年們對現實的不滿。年輕人畢業即失業,找不到好的工作,甚而薪資低買不了房結不了婚,都是年輕人面對未來茫然中的哀愁,對社會對政府不滿,尋求情緒的發洩,讓政府聽到了青年們的聲音,也是督促鞭策政府應努力不可懈怠的方向。

美國約翰‧甘迺迪總統在其就職演說中的名言,「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甚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甚麼」,這句名言不但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回響,直到今天依然常被引用來期許年輕人。但年輕人面對前途茫茫的不滿,尋找發洩的途徑,就是認為政府沒盡到照顧人民的責任,甚至站在政府的對立面,攻擊社會不均不公的現象,約翰‧甘迺迪的這段話,今天的年輕人恐怕是聽不入耳!

政府是否有責任幫助學生找工作,一直是台灣社會探討的焦點,曾獲得諾貝爾獎的一位哈佛教授就指出政府可以提供大環境創造就業機會,但沒有責任直接提供就業機會,學生要就業,找不到工作不能把責任完全歸咎於政府,要求政府負責。

政府要做的是創造投資環境,使學生畢業出來有就業機會,出了校門在職位上好好表現,創業了就做好僱主。

年輕人難免充滿理想,思想多元和開放會是社會的進步原動力,但也要務實。

太陽花學運反射了年輕人對現實的不滿,學運領袖頂着光環要投入民意代表的選舉,想以親身的體驗為社會尋求公義,但因過去行為不正而遭社會撻伐,最終退出了選舉,讓愛護他的人也為之嘆息。因之,年輕人在求學成長的過程中,必須規範自己的行為,完善自己才能於未來發揮所長,尋求發展的機會,坐於家中唉聲嘆氣更無助於前程的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