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正遭遇空前挑戰。這種挑戰,不會體現在三年後的特首普選上,不出意外,這場一千多天後的所謂普選,仍會以親北京、親中共的人當選特首而告終。至於原因很簡單,香港是商人背後實際主政的地方。任何商人,只要他還有利益在內地市場,想讓他不聽北京的話,可能嗎?
別看立法會內外天天都有鬧哄哄的不同人群,圍繞着不同主題高叫反對;也別看香港民眾動輒上街,抗議北京這侵犯人權、那違反「一國兩制」精神。以香港回歸十七年的實踐發展看,北京除去二十三條立法未遂願之外,其餘引起香港反彈和爭議的事情,最終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以香港的屈服和退讓而告一段落。分析深層原因,香港商界倒向北京,間接主導台前的政治派別投票,該是最關鍵所在。
以此推理三年後的普選,在如此大是大非面前,北京絕對不會允許商界人物做牆頭草。香港商人既然不敢得罪北京,他們當然就不敢公然倒向北京的反對派,特首選舉的一切仍都在北京掌握之中。
但是這樣說,並不意味着「一國兩制」在香港取得了多麼大的成功。即便三年後的選舉,香港順利選出北京滿意的特首,香港民意的離心離德仍是客觀存在。回歸以來的若干次民調一直在證明,香港民眾並沒有隨着回歸時間的延長,增加增強對內地的好感和歸屬感。
相反,希望維持現狀、期冀北京少以「一國」干預「兩制」,讓香港實現充分的「兩制」自治的香港人,正以愈來愈多的趨勢實際增長着。如此冷酷的事實表明,征服人心令其自我主動歸化,並與內地融合一體,這樣的回歸目標並沒有被北京如期實現。
香港人可能會因此被罵作為忘恩負義的「白眼狼」。○三年以來,只要香港經濟遇到困難,北京總會毫不利己地主動送禮上門,所謂的內地人個人遊,所謂的CEPA若干期,都是貨真價實的大禮。
而再往前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北京還曾堅決輸血香港,幫助香港戰勝西方貨幣掠奪。如此一幕幕,今天仍恍如眼前,但港人卻為之不領情、不感恩、不在心底歸順內地,這最令北京苦惱和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原因很簡單,這就是內地和香港究竟誰的制度體制更先進。在香港人看來,自己的民主制度雖然效率低下,並正被內地甩下愈來愈大的發展距離,但他們卻深知,人權和自由卻是生命中最寶貴的核心因素。要港人犧牲民主體制,以減少自身的人權和自由去換取經濟發展和荷包鼓鼓,相信他們絕對不會同意。
從歷史看,任何朝代下不同種族、不同政權要歸化到另一種族、另一政權中,種族或政權之間,一定要存有經濟落差、制度落差,兩者缺一不可。儘管歷史上有反常現象發生,但其終究不會延續較長時間。推而言之,香港資本主義制度和內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間,誰都會說自己先進,但從人心向背分析,內地社會制度顯然令港人感到了恐懼。
「一國兩制」最大的失敗恰就在於此。內地和台灣關係的發展也在證明,「先經後政」不過是中共的一廂情願,屢收大禮的台灣人期待的是,最好是兩岸關係維持現狀,永遠不統不獨。經濟從來都是基礎,但人心和民意在港台已進入公民社會的今天,公民意識的覺醒卻使得經濟的基礎作用不斷弱化。在誰上台社會都不愁吃喝的二十一世紀,人們更關心的顯然是尊嚴。
有關這一點,北京能想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