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續建否?議題不始自今天,核四公投本是民進黨說法,後來馬英九政府同意,但在立法院付諸推行時,又受民進黨以肢體阻撓表決,即是不要公投要廢核了!
反服貿之後反核四,發起民間運動以阻撓政府施政,甚至讓施政停擺,不管民進黨有無計劃進行,連串運動就是要壓制馬英九的民望在低點,客觀效應就是國民黨執政無能,選舉時的所謂執政黨掌握執政資源,到頭來變成選舉負累,低民望的馬英九,絕對有利於民進黨往後的選舉。
馬英九當元首,一路當黨主席,又一路改革黨風,結果黨內愈改革,主席愈孤立,改到現在就剩前面一個江宜樺,後面一個金溥聰,兩人於馬英九心中有分量,在民間的認受度卻救不了馬英九的民望。
自己民望自己救,馬英九甫連任便提出油電價格雙漲,增加證交所得稅等,之後民望江河日下,所謂哪裏跌倒哪裏爬起,最便捷的方法本是改善基層民生。但多年內耗,就連派糖也舉步維艱,台灣國庫空虛,福利架構薄弱,沒甚麼增發綜援、生果金,公屋免租兩個月,甚或增建公屋等措施可行;台灣民粹不過表象,到頭來執政者要民粹也無能為力。
換做別的元首,內政不彰,內部民望低落,猶可內政轉外交,在外交上轉移視線;像奧巴馬的政策,比如反恐戰代價大,便謀中東收手,重心轉移歐洲,在歐洲玩不過普京,便謀重返亞太,外交上西轉東移,順帶減低內部壓力。但台灣的外交跟民粹相若,一樣無從做起;諷刺是所能做的外交,怕只有兩岸政策關係。
無國際關係、無社福基礎、無黨內支持,馬英九的民望也無從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