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民生大 施政關鍵做實事

梁振英政府上台後風雨不停,爭拗不息,並沒有多少時間和空間落實施政理念,但在履新滿一個月後,還是陸續展現了與前朝不同的管治思維。當局昨日宣布,梁振英的首份施政報告將押後至明年一月中發表,以預留充足時間諮詢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可見他對這份初試啼聲的施政報告是何等重視。

新一屆立法會任期將於十月一日開始,按照傳統,特首會在立法會第一次會議即十月十日發表施政報告,現在改期至明年一月十六日,可以說是因時制宜,合情合理。眾所周知,今年情況比較特殊,政府與立法會同一年換屆,二十年一遇,新特首的首份施政報告固然萬眾期待,而立法會的意見也不能忽視,由於新一屆立法會要到九月選舉後才能產生,施政報告特事特辦,押後遷就,確是靈活變通和負責任的做法。

更何況,現時社會高度政治化,議會生態丕變,如果施政報告沒有預留充足時間諮詢新一屆立法會,日後極可能處處受阻,甚至可能被故意刁難,寸步難行。架構重組方案被「拉布」鬧劇拖垮,影響的是政府運作,而一旦施政報告被阻撓,影響的主要是民生,從長計議乃理所當然。當局承諾,改善民生的措施會在準備就緒後推出,不必等待施政報告。其實,董建華○二年引入問責制時,為了配合新體制,亦將施政報告的發表日期由十月改為翌年一月,而且沿用了三年之久,直到曾蔭權上場才還原至十月發表。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梁振英日前在總結上任一個月的工作時強調,第四屆政府是做實事的政府,上任兩周已先後落實和公布了五項民生政綱主張,承諾今後會積極面對政治問題,並且密切關注歐美和內地經濟形勢變化,為抵禦歐債危機和全球經濟衰退,調動一切力量做好準備。事實上,香港面對的問題千頭萬緒,既有內憂,亦有外患,尤其是外圍環境轉趨惡劣,經濟前景不明朗,如果港府不能未雨綢繆,預作準備,一旦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再度來襲,隨時遭遇滅頂之災。全球金融海嘯後,香港經濟能夠迅速復原,主要是受惠於內地的救市措施,如今內地自顧不暇,即使想幫香港也未必有能力。

最不堪的是,新政府上場後備受圍攻,整天忙於為負面新聞「撲火」,幾乎沒有片刻安寧,根本沒有時間「做實事」。梁振英希望政治問題的討論應以事實為基礎,不要掩蓋港人對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的關注,可惜這只是一廂情願而已。今年是選舉年,本來就不可能平靜,加上反對派虎視眈眈,梁振英班子動輒得咎,舉步維艱。

不管怎麼樣,「為政,通下情為急」。雖然香港政治爭拗不斷,但說到底,搞好經濟和民生才是根本之道,也才是急市民所急,希望梁振英的所謂「做實事」不是一句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