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歲歲只相似 今年徬徨勝舊年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首屆中學文憑試今日放榜,雖然考試制度改了,評分形式變了,但絕大多數考生無緣升讀大學的情況依然沒有改變,中學畢業生出路狹窄的問題依然沒有改善。唯一不同的是,今屆考生是新制度下的第一批白老鼠,處境可能比前人更加徬徨,更加無助。

首屆文憑試共有七萬三千多名考生,當中三成七即二萬六千多人考獲升讀大學的基本資格,可惜大學資助學額只有不足一萬五千個,意味着一萬多名合資格考生只能望門興嘆。至於其餘成績欠佳的數萬考生,更是前路茫茫。總而言之,在大學資助學位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絕大多數考生只能被迫在人生路上作出艱難抉擇。

年年放榜,年年徬徨,考生的壓力年年重如千斤,今年比較特別的是文憑試首次登場,落榜考生面對茫茫前路,沒有前人經驗可供借鑑,無論是繼續求學,還是投身社會,一切只能靠自己去摸索。最不堪的是,由於當局宣傳不足,不少僱主對新學制至今了解不多,有人甚至誤將最低評級的一級當成最高分,部分僱主索性寧願聘用舊制中七畢業生;亦有學生欲到海外升學,卻發現文憑試認受性不足等等,新學制為考生帶來許多問題和煩惱。

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無法直接升讀大學的考生仍有多項選擇,包括赴海外留學、入讀專業教育學院、選讀自資高級文憑及副學士課程等,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具有這種經濟條件。更何況,副學士課程質素良莠不齊,社會認受性不高,一向備受詬病。

日前有項調查顯示,七成半考生擔心文憑試放榜後未能作出正確的升學或就業選擇,若未能獲派大學聯招學位,一成六考生表示不知何去何從,只會無所事事。這項調查充分反映今屆考生的徬徨和無助。事實上,年年都有大批合資格考生面對升學難的問題,當局也有莫大的責任,本港大學學位嚴重不足,這到底是規劃失誤,還是政策錯誤?以今年文憑試為例,考獲升讀大學基本資格的二萬多名考生中,逾萬人被摒於大學門外,這對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是否公平呢?港府口口聲聲發展知識型經濟,其實本港大學入學比例只有約一成八至兩成,與歐美國家的四至五成相差甚遠,與台灣及南韓的近乎百分百升讀大學比例更是無法相提並論。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表示,當局會於二○一四至一五學年透過增加私立大學學位,將大學入學比例增至三成三。其實,與其打私立大學的主意,不如直接增加現時八間大學的資助學位,這不是更加直接和有效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社會一項長遠投資,香港不早作綢繆,遲早會在全球知識型經濟大潮中遭到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