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甦炒過龍 須慎防賺糖輸廠

美國經濟先遇世紀疫情,再遇社會動盪,可美股照升如儀,代表科技股的納斯達克指數更再創新高,究其原因就是「水浸」!聯儲局推行無限量放水計劃,其他央行亦別無選擇跟隨大印銀紙,致使海量資金四處尋覓出路,可實體經濟前景無甚作為,結果流往資本市場炒作。這種由資金推動的升市氣氛,正在全球主要市場蔓延,但別忘記,過去逾十年已證明放水非萬靈丹,股市過度炒作,最終離不開調整,且須提防升得急時跌亦急,宜打醒十二分精神!

美股氣氛轉熱,與冰冷的經濟景氣形成強烈對比,之所以有如此怪象,主要理由乃股市一向行先經濟,在預期全球各地疫情陸續受控、經濟逐步重開,加上各大央行放水救市產生效用,復甦概念就成為股市炒上的藉口。與此同時,三月份全球股市大跌,除了受疫情重創外,國際油價暴跌亦大大打擊信心,最近主要產油國達成延長減產協議,油價得以持續穩步回揚,為股市帶來支持。再者,疫情期間電子商貿蓬勃發展,新經濟股以贏家姿態跑出,引領納指創新高。

因此,即使不少研究機構表示,今年全球經濟衰退為二戰後最慘,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報告亦指,今年二月當地已結束史上最長經濟擴張期,正式步入衰退,市場也莫衷一是,只關注經濟數據近見底,忽視了復甦之路有多崎嶇。

是次疫情的一個深遠影響,乃改變了營商和消費模式,例如視像會議代替了商務旅程、在家工作代替了傳統辦公室、網購代替了實體店,這將加快淘汰部分傳統經濟產業,惟新經濟產業除了小量龍頭企業外,其他為數眾多的小企業,利潤能力不可與傳統企業同日而語。足見社會上整體企業盈利能力不可能於短期內復原,意味股市再急升的話,估值將進入嚴重超買,風險累積將衍生更嚴重後果。

除了股市外,資金也輪流流竄其他資本市場和企業債,可企業由於不願作長期投資,最終資金還是留在資本市場翻滾,而不是落入實體經濟,最終構成資產價格不斷飆升,惟刺激不了太多實際消費需求,反而深化社會貧富懸殊,加劇惡性通脹風險。

當然,地緣政治緊張、中美關係惡化,足以隨時扭轉股市氣氛,可如今全球「水浸」,投資者寧願抱着搵最後一桶金的心態在股市賺快錢,身處這個「鬥傻」遊戲,須謹記眼前贏多少不等於一切,離場時能帶走多少才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