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逾廿年,經濟發展乏善足陳,長期靠消耗「老本」度日,競爭力每況愈下,各項國際排名江河日下,營商環境本身就在走下坡,近兩年更加速下滑。先是捲入中美貿易戰,繼而本地社會激烈動盪,再加上疫情重擊本土經濟及外部需求,最近的「港版國安法」引來美國將制裁香港,總之物是人非事事休,日暮途窮樣樣愁!歸根究柢,就是港府長年不思進取、管治無方所種下的惡果!
五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連續廿六個月低於盛衰分界線,產出和新訂單均跌勢未止,反映私營景氣持續低迷,如此長的跌浪是不尋常的深度衰退。事實上,雖然香港的疫情相比高峰時受控,但新感染個案仍不時出現,禁聚令一再延長,限制旅遊及零售業復甦步伐。即使港府為企業僱主提供短期支付補貼,但始終只是補助性質,長貧難顧,再差落去,企業看不見止蝕的盡頭,只怕未必捱得到年關。就業市場不穩,消費信心自然難以恢復,政府既已開啟財政赤字大門,只怕易放難收!
本來,經濟興衰總有其周期,國際形勢變化,天降瘟疫,皆非香港可以控制,但若然有穩健的經濟根基和高效良好的管治團隊,應可抵禦風浪,何以會如今日般一敗塗地?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年香港經濟發展不斷倒退,結構性問題長期存在,如產業結構單一、欠缺長遠競爭力;土地供應失衡、拓土無方,樓價離地。單是土地開發,由未改變用途的「生地」變成可發展的「熟地」,沒十年廿載難成事;基建工程拖完再拖兼屢屢大幅超支,千瘡百孔。實體經濟來來去去都只是金融和地產,離不開炒股、炒樓兩味。創新產業發展滯後,人才培訓和科研氛圍跟不上;加上政治爭拗無日無之,港府施政效率低、官僚程序繁複,不接地氣,種種問題日積月累。
時運高,尚可胡混度日;時運差,面對如今的內外挑戰,所有問題頓時暴露無遺,港府技窮,倒不令人意外!營商環境暗淡無光,股、樓本屬勢危,就靠內地資金支持,但香港本身不去解決問題,試問可以支撐多久?
日月迭更代,何能久安榮。香港由百年老店淪落至今時今日的潦倒,令人不勝唏噓,與其諉過於人,何不先行自省?月暈而風,礎潤而雨,社會動盪不是無緣無故的。說到底,要打好這場經濟持久戰,就須整軍經武,革新管治團隊,徹底改進施政,有力凝聚民心、人才和資金,踏實融入地區經濟發展,才有望帶領香港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