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暴害社福機構 籌款不成難自救

悲情社會,福無重至,禍不單行,止暴制亂無期,疫潮不知何日平息,全民都受害,中產也叫救命,弱勢社群更加境況危急,政府一向倚賴民間社福機構,直接向有需要人士施援,可是疫暴夾擊下,大部分籌款活動取消,失去重要收入來源,社福機構亦自身難保。

根據本報調查所得,自從去年六月反修例暴潮爆發,有超過五十個籌款活動取消,有十多個本來是去年十一月舉行,但因為黑暴橫行、中大理大被佔而告吹,當中多個老牌機構每年都舉行的大型慈善步行、賣旗活動亦未能舉辦,包括公益金百萬行及樂施會毅行者。

屋漏更逢連夜雨,一月底疫情爆發,近三十個機構活動受影響,估計至今損失金額共超過一億二千萬元。公益金預計今年的籌款會較預期目標二億八千多萬元少三成以上。不單止大型機構損失巨大,中小型機構亦陷困境,關注露宿者問題的聖巴拿巴會之家、香港唐氏綜合症協會及北區醫院慈善信託基金成為今年首三個被迫取消賣旗籌款活動的「苦主」,聖巴拿巴會之家表示資源緊絀,承受嚴重財政壓力,相信代表很多同類機構的心聲。

香港受資助社福機構是以「一筆過」形式獲得撥款,而非資助機構根據「項目為本」的資助形式,難獲額外資助,所以後者受疫暴影響更大。以往營運資金多數來自企業及民間籌款活動,例如賣旗活動、慈善賣物及街頭募捐,但這些活動一年來紛紛停辦及取消,令收入大減,防疫物資價格飆升亦構成意料之外的財政壓力。種種額外開支需要自己承擔,部分機構已面對嚴重財政問題,要實行臨時節流措施,例如裁減人員、放無薪假,並須從現有服務或項目中重新分配資金,以應對困境。若沒有緊急財政援助,機構服務恐怕終止,接受服務的社群頓失扶持。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弱勢社群被政府忽略,活在水深火熱,疫暴下更瀕臨絕境,社福機構服務縮減,連食物銀行也因為捐贈劇減而舉步維艱,高官捐一個月薪金只是杯水車薪。政府推出兩輪防疫抗疫基金,救市保就業,資助多個受疫情影響行業,但對於非資助社會服務機構的支援不足,頗有自生自滅之感。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促請政府向合資格的非資助機構,派發緊急支援金二十萬元,以助機構渡過難關。社福界亦建議擴大防疫抗疫基金計劃的資助及減免政府物業的租金及費用。

貧富懸殊、人口老化、房屋短缺、新移民問題……特區種種危機都是無能政府長年累月種下來,社會福利署這個官僚架構無心亦無力解決,一向倚賴民間機構分擔社福重責,維持社會和諧穩定,緩解當局不少壓力。現在社福機構有難,政府絕對有責任支援,別要「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棄之如敝屣。無論如何,籌款活動取消,弱勢社群必定是最大受害者。經此一「疫」,反對派「為民請命」的謊言揭穿了,實情是趁你病攞你命,市民應該看清楚誰才是真心為香港,誰是亂港攬炒,這筆血債遲早也是要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