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檢控老弱殘 合法也須合情理

中國歷史屢出酷吏,司馬遷寫的《史記》就有《酷吏列傳》篇章,記述西漢十個酷吏的故事,而這些酷吏往往沒有好下場。時移勢易,香港號稱文明社會、法治之區,唯一不變的仍然是酷吏橫行,食環署專門針對老弱傷殘強硬執法,正是現代酷吏的典型。

六十多歲的拾荒婦日前在北角將收集所得的紙皮箱分批搬上手推車運走之際,食環署便衣職員二話不說以「棄置垃圾」為由作出檢控,事件再次燃起民間怒火。連日來輿論不斷發酵,受盡千夫所指的食環署工會不得不現身解畫,結果一如外界所料,又是「交數」惹的禍。工會指出,涉事職員屬今年新成立的專責執法小組,每區都有一隊,專門檢控區內違例人士。由於署方內部認為「最緊要交到數」,加上高層施壓要求嚴打,故小組在處理阻街、垃圾等問題時,不會考慮前因後果,亦不會先勸喻後檢控,終於一再釀成官民對立,故要求當局制訂執法指引云云。

事實上,同類鬧劇不止一次上演,去年的「出售一元紙皮婆婆」事件,月前的「非法擺賣養百歲病母婆婆」事件皆是經典,食環署每次都召來大批警員執法,每次都擺出對付大賊的架勢,結果每次都激起滔天民怨。法律不外乎人情,連內地對犯小法的老弱傷殘都奉行網開一面這一套,表現人道關懷,唯獨號稱文明社會的香港視長者如寇讎,簡直是咄咄怪事。要知道,這些公公婆婆並非殺人放火,十惡不赦,不過是執紙皮賣舊物賺取一百幾十元餬口而已,肥到漏油的港府竟然容不下自食其力的長者,叫人情何以堪!

問題在下面,根子在上面。食環署署長曾在立法會振振有詞聲稱不存在「交數」情況,如今被前線員工踢爆,該作何解釋?食環署一味以「交數」作為衡工量值和升遷的唯一標準,濫檢控亂起訴就是必然結果,「港產城管」的罵名不脛而走,簡直是咎由自取。工會要求當局制訂執法指引,不是沒有道理,問題是,指引是死的,人是生的,如果執法人員只知一板一眼辦事,「交數」的官僚陋習繼續存在,幾可斷言再多的指引也是沒有意義。

有頭髮無人想做瘌痢,老人家冒着烈日當空或風吹雨打之苦,都要走上街頭拾荒,原因在哪裏顯而易見。香港至今沒有退休保障制度,港府一味說微薄的積蓄和綜援金已足夠長者過活,無非推卸安老責任。尤有甚者,當局往往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藉口,為欺善怕惡、選擇性執法開脫。單是臭名昭著的深水埗通州街天橋底「南亞村」,僭建二百間木板屋,不止阻街,更引起治安和衞生問題,但包括食環署在內的六個政府部門皆視而不見,相互卸責。說穿了,南亞兵團兇神惡煞,不如公公婆婆好欺,食環署嚇到腳軟,自然退避三舍。

《史記》記載,漢武帝迫於官民壓力,終於將殺人如麻的酷吏張湯處決。當年的封建皇帝尚且會聽從民意,今日的港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