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電加價開大口 基層市民俎上肉

清潔能源是大勢所趨,伴隨而來的是成本上升。行政會議批准中電及港燈新發展計劃,兩電將引入新的燃氣發電機組,取代使用了逾三十年的燃煤機組,提升天然氣發電的比重,電費因而大幅增加,雖然港府建議為每戶提供三千元電費津貼,但這不過是政府出豉油、市民出雞的花招,基層更是百上加斤。

發電廠是香港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之一,單看南丫島上俗稱「三支香」的三根巨大煙囪不停對外排放廢氣,已可見一斑。香港電力來源於燃煤、天然氣發電以及大亞灣的核電,在燃煤不環保而核電又被指存在安全風險的情況下,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已是唯一的選擇,目前中電的天然氣發電比例為百分之二十六,港燈則為百分之三十四,一旦落實新發展計劃,那麼到二○二三年,天然氣發電比例將分別提升至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七十,對於減少廢氣排放、降低環境污染應有一定效果。

天下沒有免費午餐,天然氣發電比例增加,發電成本隨之上升,電費自然是水漲船高。中電與港燈已獲准加價,其中港燈加價百分之六點八,中電加價百分之二,而在未來五年內,兩電還將繼續增加電費,雖然加價後平均每戶每月只增加數十元費用,但小數怕長計,更何況,加電費不僅影響千家萬戶,也影響各行各業,勢必掀起新一輪加價風,對廣大市民尤其基層而言,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只能任憑宰割。

港府並非不知道加電費必然惹來怨言,因此再次使出小恩小惠的慣招。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聲稱計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八十七億元,為市民提供電費津貼,平均每戶提供三千元津貼,分六十個月發放,即每個月五十元,有關金額預期可以抵銷全港約一半住宅用戶在未來五年內的累計電費升幅。問題是五年後呢?當津貼計劃停止,消費者就只有「硬啃」不斷增加的電費,說到底就是由普羅消費者為兩電新政策埋單。

市民並非反對為清潔能源付出代價,人們不滿的是口口聲聲環保綠色的港府繼續做守財奴,坐擁逾萬億元的財政儲備,卻不願對新能源作出更多一點承擔。市民更為不滿的是,雖然港府與兩電簽署了新的《管制計劃協議》,明年起兩電的投資回報率由百分之九點九九下調至百分之八,為期十五年,但協議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即電力公司的利潤高低與投資額多少掛鈎,與管理水平完全無關,表面上投資回報率有所下調,實際上只要增加投資額,公司的利潤就不會減少,甚至因減得加,最終付出代價的永遠是一般市民。

說起來諷刺,香港年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但在電力供應方面完全是計劃經濟,毫無自由競爭可言。最為人詬病的是,有關政策鼓勵電力公司多生產電力,市民多消費電力,這與環保清潔的時代訴求根本是背道而馳。港府念茲在茲的「喚回藍天」,豈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