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可以兩制 一地也能兩檢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工程好事多磨,終於有望明年底建成,但「一地兩檢」由於爭議多多,至今未有着落。港府官員早前揚言,六月底本屆政府任期屆滿前提出終極方案,換言之,將由下屆政府接過這塊燙手山芋,最終一地兩檢是起錨揚帆還是觸礁沉沒,不僅關乎本港第一條高鐵的命運,同時也是檢驗一國兩制是否不變形、不走樣的試金石。

眾所周知,一地兩檢在外國並不是甚麼新東西,在本港亦早有先例,多年前開通的深圳灣口岸,香港人員在位於深圳境內的口岸執法,當時內地並沒有反對意見,本港輿論也不覺是井水犯了河水。然而在香港高鐵一地兩檢問題上,涉及內地人員在香港境內執法,就引起好大的爭議,被認為是河水犯了井水,有人更危言聳聽,指內地司法制度藉一地兩檢延伸到香港,方便內地執法人員在香港抓人,引發不小恐慌。同樣是一地兩檢,設在內地就心安理得,設在香港就成了問題,被質疑雙重標準也就不足為奇。在今年北京兩會上,香港高鐵例外地成為熱門話題,身兼全國人大代表的高鐵專家王夢恕批評中央將香港慣壞了,聲言香港只是中國的一個省,「不必簽、不必檢」也要通關,多少反映了內地民意對香港抗拒「一地兩檢」、輸打贏要的不滿。

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當年為了香港回歸,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概念,允許社會主義的主體之內存在香港這個資本主義據點,生活方式保持五十年不變,這需要很大的政治勇氣,相比之下,為了方便高鐵通車,在香港境內劃出一塊區域落實一地兩檢,其實也沒有甚麼大不了。一國可以兩制,一地當然也可以兩檢,否則道理上講不過去。

一地兩檢方便高鐵通行,首先是個技術問題,然後才是法律問題,之所以在香港引起這麼大爭議,其實是凡事政治化的結果。香港人對一地兩檢有憂慮,這是事實,但不代表找不到雙方都可接受的解決方案。正所謂,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據本報報道,港府傾向以立法形式,在高鐵西九龍總站出入境管制站,劃出內地人員執法區域,允許執法人員在港「局部執法」,即局限於執行出入境、海關及檢驗檢疫權力,不包括拘捕等權力。相比香港人員在深圳灣口岸的完全執法權,內地人員在西九高鐵管制站的特定區域內只有局部執法權,已是一個好大的讓步。

有關方案釋出善意,球已在香港這一邊,如果香港人連這個方案都不接受,仍堅持「兩地兩檢」,那麼最終結果只有兩個,要麼高鐵變成慢鐵或廢鐵,要麼如內地專家所警告,「不必簽、不必檢」也要通關,一國兩制提前玩完。魯迅先生曾說過「開窗戶」及「拆屋頂」的譬喻,在高鐵「一地兩檢」還是「不簽不檢」之間,哪個方案較能保護香港利益,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