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北京兩會,身兼港澳協調小組組長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呼籲香港通過政改方案,形容普選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不幸政改方案被否決,普選遙遙無期。今年北京兩會,張德江重提這八個字,直言深圳將在兩年內超過香港,香港應把握好機遇,不要將精力放在浪費的地方。然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又多少人聽得入耳呢?
香港由小漁村發展為璀璨奪目的東方之珠,亞洲四小龍之一,用了一百五十年時間,已經是一個奇迹。但深圳的發展更為矚目,由小漁村變成如今的國際化大都市,只用了三十多年時間。事實上,繼北京、上海、廣州的經濟總量超過香港之後,深圳又後來居上,可能去年已超過香港,最遲亦在今年,張德江指兩年內已是謙虛的說法。
曾幾何時,香港在中國城市中一騎絕塵,很多城市以學習香港為榮,連鄧小平都說過要在內地多造幾個「香港」。事實是,內地城市的發展雖在某些方面借鏡了香港,但走出了自己的路,深圳就是表表者之一,不像香港經濟嚴重依賴地產、金融等傳統行業,深圳以創新闖出名堂,如今科技產業對經濟總值的貢獻率超過一半,因此有亞洲「硅谷」之稱,湧現出華為、騰訊、比亞迪、中興、大疆無人機等國際馳名的創科企業。相比之下,香港連間像樣的科技企業都沒有,有的只是以科技包裝的地產項目而已,寧不令人汗顏。
深圳對新事物新科技的包容,正如海綿吸水一樣。近日騰訊老總馬化騰預測科技發展大勢,提到過去數月出現的「共享」單車,正向共享汽車發展,其實這個「共享」只是互聯網支付的其中一節而已。反觀香港,二十年前的八達通技術獨步全球,如今仍然使用八達通,等於二十年原地踏步。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過去的二十年,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深圳等城市抓住契機,脫胎換骨,一日千里,而香港深陷內鬥內耗的泥潭,即使在某些方面仍具優勢,可惜老本再厚終有坐吃山空的一日。以前香港人看不起內地城市,僅視新加坡為競爭對手;到後來,「雙城記」的主角換成香港與上海;到如今,深圳成為香港新的對手。如果香港繼續執迷不悟,那麼再過幾年,香港只會淪落為內地的二三流城市。
興衰未必關天數,治亂從來皆由人。香港的傳奇留在了上個世紀,回歸後不思進取,坐井觀天,正在步美國汽車之城底特律、英國紡織之城曼徹斯特的後塵,由輝煌而沒落。
近日有人不滿香港高鐵工程滯後且「一地兩檢」安排遲遲未有着落,直指香港只不過是中國一個省,「不必簽也不必檢」,惹起不少爭議。其實,「一國兩制」只剩下三十年壽命,以香港的衰落速度,今後能保留一個省的地位已算萬幸,更有可能被併入深圳。歷史上香港曾經是寶安縣的一部分,這恐怕是香港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