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有不少聲音說應該擴大青年參政、議政,特首選舉的候選人也以此為主張,其中林鄭月娥更不惜提議改變政府中央政策組的組織來收納一批年輕人參與。
事實上,從殖民地時代開始,香港政府的各種諮詢架構也有委任年輕人,但比例不多,理由是諮詢架構是專業政策性質,年輕人未必有足夠的知識與能力參與。
年輕人從來都是經學習積累知識與能力才能任事,政府或私營機構每年都招收很多年輕人入職培訓,而不會把管理層的職位按比例分給年輕人,這是傳統Meritocracy的做法。當然,也會有極少數年輕人才能超卓而被提拔,但為數極少,主要原因是公私營機構要制度化,也面對市場競爭與政府監管壓力,不能冒太大的風險。近年社會與經濟轉入知識密集時,經驗需要知識更新來支持。在新興行業裏有不少青年創業成功,但創業後要維持和發展,年輕人的衝勁是不足夠的,還需要經驗與積累的智慧和才能,此所以即使如硅谷的創業,也依靠經驗老到的投資者和管理人員支持才可成功。
香港本來處於知識更新和密集的階段,有知識有才能的年輕人會有許多機會創業發展,也可協助政府與企業更新提升。但這些青年還是要依靠知識和能力才能夠脫穎而出,不是單只年輕便可以,更不能依靠政治把他們抬舉上位。
我擔心的是吹捧討好年輕人,不提要求,不去培養和磨練他們,梁頌恆、游蕙禎被DQ,已是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