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需重新創業

從中英談判開始,香港經濟便進行根本性的結構轉型,轉型表面上說是服務業,實際上是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回歸後,後者愈來愈明顯,金融海嘯中,珠三角的港商受挫,連帶香港的生產性服務業亦受挫,最明顯的例子是近年過境的貨櫃車日減。

金融海嘯的影響還在延續,港商企業在珠三角的日子愈來愈難過,一是定單價錢低,二是內地生產成本漲。在雙重壓迫下,明年若美國的貨幣量化擴張帶來國際金融大起大落,歐美市場的消費需求相信會進一步低落,珠三角的港商將會遭遇再一次災難性的衝擊,倒閉潮大有可能再次出現。連帶之下,香港的生產性服務會同樣再次重創而出現萎縮。

生產性服務萎縮,香港留下的便是金融、房地產、消費性服務和公共服務。若單靠這些行業,能否提供足夠職位來養活七百萬人口?而這些行業的特色是高薪者少、低薪者多,兩極分化嚴重,中產階級的職位萎縮。香港目前收入不均的堅尼系數已進入危險階段,也是眾多發展及發展中社會中最惡劣者。這個趨勢再進一步惡化,社會穩定、經濟增長能否維持呢?

香港現時以金融、房地產和消費為主的結構,即使內地需求大量轉移過來,只會加劇兩極分化,且會觸發仇外心理(現時已是仇富心理),不利社會穩定。

當務之急是香港要重新創業,增加社會基礎和人力投資,利用現時體制優勢及香港國際化的生活方式和國外聯繫,開發新的生產與服務行業,發展中小企業,從而產生新的市場競爭力和就業機會,以及中產階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