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邊緣化

香港開埠以來,一直依靠地緣優勢作為中國大陸的主要出海口,與西方聯繫,也作為東北亞與東南亞,乃至太平洋與東南亞的交通中介,貿易一直是香港經濟的命脈。即使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冷戰時期,香港被迫依靠工業生產,但生產也是為了出口,與東北亞、東南亞,乃至澳洲、美加西岸貿易仍然十分頻繁,也是經濟在工業生產之外的支柱,而且貿易與出口生產結合,產生更大的效益。可是,今後十年,香港地緣優勢將可能喪失。

一是上海也整合東北亞乃至台灣的港口貿易,成為全球最大港口,香港無法與之競爭。太平洋的貿易,且受深圳、廣州的競爭壓力。

二是全球貿易隨着美國的逐步衰落,太平洋的貿易不易增長。

三是中國掀起全球高鐵建設高潮,中國的高鐵網絡以及與周邊國家的合作,正在重建絲綢之路。從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的鐵路銜接俄羅斯、中亞諸國的鐵路系統可直通西亞、地中海、東歐乃至西歐。十八國(包括中國)簽署的跨亞洲鐵路系統協議,已於去年六月生效,正在中國大力推動下開展建設。

新絲綢之路的南線是剛公布的昆明至仰光的鐵路,明年二月動工。建成之後,西南、中南的貨物可經昆明到仰光再轉海路往西亞、非洲、歐洲,省了經馬六甲海峽。昨天提及緬南土瓦(Dawei)的港口亦有鐵路通曼谷,以至柬埔寨、越南。這些地方的貨物都可鐵海聯運,不經馬六甲海峽。於是,通過中國的鐵路網絡,東北亞、東南亞、歐洲、非洲交通中樞便在緬甸,不在新加坡,也不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