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明年開始,香港將會進入選舉年,有一番熱鬧,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產生,一千二百個名額中除了部分是當然入圍,大部分需要通過競選後產生;跟着年底是區議會選舉。
本來大家因為區議會可以間選立法會成員,以為這會由於政治化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但按照現時的選舉辦法,區議員只是有提名與被選權。雖然當選區議員是經區議會功能組別進身立法會的必然途徑,但名額只有五個,而且要經地區直選產生,可爭的人數不多,所以隨時變成雷聲大、雨點小的選舉。
而區議員只手握提名權,其影響力有限,所以區議會選舉由熱立刻變回冷。但就算是冷,民主黨有當起之銳,一定是志不在小,在明年底的區議會選舉,民主黨硬撼民建聯已成定局。但目前看來,民主黨在區議會可以發揮的力量,應該未如立法會選舉般大,尤其是投票率因有局限的政治化,不會有大幅度的提升。在這種形勢之下,相信兩大陣營的上落有限,民建聯就算有一點損失,也不會幅度很大。
由此可見,和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相比,區議會的選情反不如選委會般激烈。泛民上屆已經有梁家傑參選,今屆不可能兩手空空。可以預計,公民黨和民主黨會一齊參選選委會席位,表面上是力度加強,但關鍵是取決於兩者能否協調,一旦各自努力,票數分散,反而影響結果。所以論選情緊湊和多變,明顯是選委會有看頭得多。
但無論如何選,泛民陣營也應該夠票,因為泛民的大前提是必須有代表參與,先湊夠八分一的提名權,到時再協商人選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