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討論進入關鍵時期,政治舞台不斷上演折子戲,各股政治勢力都爭取亮相,好不熱鬧。剛過去的一周,的確花多眼亂,流傳的訊息以至謠言都特別多,有趣的是,七百萬市民是觀眾,如何判斷政治人物的說法,才是問題的核心。
民意戰古已有之,於今最烈。政改的成敗得失取決於民意走勢,民意變化明顯受到近期來自中央、特區政府、泛民主派及建制派領袖的言論及姿態所影響。主流民意是否支持政改向前走,對立法會內的投票取向有重要影響。
中央公開介入政改,風雲驟變,更添政改討論的多聲道,教人目不暇給。這邊廂中聯辦副主任李剛馬不停蹄分別會見民主黨、普選聯及民協的代表,把收集回來的意見加以整理,然後上呈中央,那邊廂特區政府的新一波宣傳攻勢亦馬上展開。
曾蔭權與司局長落區派傳單,與街坊對話,問責班子全體落場踢「政改波」,實屬罕見,肯定吸引媒體報道,是新鮮事物,而且激進派的「特攻隊」也會跟蹤狙擊,火爆場面甚具看頭。高官的斯文與狙擊手的狠惡,對比強烈,市民的感受如何?
港鐵車站陸續出現新的燈箱廣告,為政改造勢,幾位行政會議成員粉墨登場,推銷政改,政府欲主導政改討論,增加對市民的影響,彰彰明甚,只是市民是否受落,則是未知之數。
政改的涉及面極廣,泛民溫和派的建議觸及頗多技術性問題,多數市民難以掌握,只是憑印象作出判斷,因此廣告宣傳與傳單具有一定影響力,政府已下定決心要打贏這場宣傳戰,泛民實處於下風。
多聲道的高潮位當然是曾蔭權與余若薇的所謂公開辯論,誰勝誰負則難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