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政制發展再次徘徊於希望與失望之間;要達致李剛副主任揭示的「不可能獨贏,只能共贏」局面,關鍵在於香港各界能否妥協,放下一切猜疑、不信任及多年積壓的情緒,理智地向前走出回應的一步。
反對派必須明白,爭取民主目標正義可以「企硬」,但程序正義需要妥協,爭取共贏更要妥協。政府提出的二○一二年政改方案,在○七年十二月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框架下,已「度到盡」,爭取到最寬闊的民主空間。關於區議會組別全部囊括功能組別新增的五個立法會議席、關於只允許區議會民選議員互選、關於互選採用比例代表制、關於一旦方案通過會盡快商討取消區議會委任議席等等,何嘗不是妥協的產物?既然特區政府已作了實質妥協,中央也表態接受這些安排,「共贏」唾手可得,反對派又有甚麼理由「企硬」不妥協呢?
須知道,善於妥協,才是一個政黨成熟的標誌。君不見,三十年前中共正是放棄了全民所有制的「獨贏」,果斷地與私營企業、外資企業妥協,「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將計劃經濟改革為市場經濟,將閉關鎖國轉變為對外開放,才獲得國家、人民、投資者今日的「共贏」,也標誌着執政黨的成熟!如果文革十年浩劫後「國民經濟到了崩潰邊緣」,執政黨仍「企硬」經濟體制的「一大二公」,「共輸」是肯定的!
古訓「見賢思齊」,反對派是明智妥協顯示成熟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