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長韓正高調訪問台灣,獲得台北市政府及執政國民黨高規格的歡迎,韓正的風頭一時無兩,媒體給予大篇幅的報道,不少更是頭條;反觀曾蔭權上京簽署《粵港合作框架建議》,是一件大事,更得到習近平的接見,卻得不到媒體的青睞,風頭明顯給韓正比了下去。
事實上,上海代表團赴台,確有實質性的突破,大踏步拓展了上海與台北兩大城市的合作空間,而且予兩岸人民有無限憧憬,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訪問。
所簽署的四項備忘錄,涉及文化、旅遊、環保與科技園區交流的方方面面,長遠而言,有利兩岸關係的發酵,今日播種,明天豐收,是帶有戰略眼光的規劃。尤其於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有利年輕一代宏揚中華文化,是抗衡台獨意識的不二法門。
即時的效應,是韓正送出的三份「手信」,在輿論上引起強烈回響,成功塑造積極進取與誠意的充分表現。交通銀行在上海開辦新台幣與人民幣的雙向兌換業務,浦東發展銀行盡早到台北開設辦事處,以及推進虹橋機場和松山機場的直航,皆為切中上海與台北以至島內民眾利益的一時之選,收到上佳的即時好評,可見韓正深諳造勢之道,是香港特區高官所難以比擬的。
上海市政府聰明之處,在於把握了千載難逢的時機——舉辦世博會,一舉突破金融外匯上的管制,提前聲明新台幣與人民幣可於交行兌換,的確是先聲奪人,凸顯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向台商送上的一份厚禮,以實際行動省靚上海這面招牌。
有趣的是,交行還在申請待批之中,市長已經走在時間的前頭,難怪輿論高度欣賞上海的進取,而批評特區政府的後知後覺與保守,令香港平白失去很多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