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懸殊續加劇 美國第三世界化

美國中期選舉臨近,總統特朗普大打「經濟牌」,強調國內GDP增速超越奧巴馬時代,失業率屢創新低,然而事實卻是,美國國內的貧富懸殊問題不斷加劇,甚至愈來愈「第三世界化」。

英國廣播公司(BCC)日前發表文章,引述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的「活力指數」,發現在綜合包括家庭收入、貧窮率及人均預期壽命等指標後,美國不同地區呈現的貧富差距非常巨大,例如在紐約、波士頓所在的東北地區,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就已是美國最富裕的地區,反觀南部和西南地區則貧困落後得多。以加州橙縣為例,當地家庭平均收入達七萬八千美元,貧窮率為百分之八,人均預期壽命達八十三歲;新奧爾良家庭平均收入僅三萬七千美元,貧窮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六,人均預期壽命只有七十六歲,而且這種差距已維持了數十年。

狂人口號喊不響

當人們將美國的情況跟其他國家比較,更會發現問題的嚴重性。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極端貧困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阿爾斯頓早前指出,目前美國有四千萬貧困人口,其中一千八百五十萬人處於「極端貧困」狀況。與此同時,美國的人均醫療開支是智利和哥斯達黎加的八倍,民眾預期壽命卻與兩國相若,非洲裔美國人的產婦死亡率更是泰國的兩倍。

美國貧窮問題之所以愈演愈烈,其中一個原因是教育資源分布不均。以底特律為例,當地居民擁有大學學歷者僅佔三成;而三藩市的比率則為五成五。另一方面,經濟結構愈單一化的地區,對抗經濟衝擊的能力愈薄弱。事實上,美國貧窮問題已到了無法迴避的程度,一六年民主黨總統初選,桑德斯大力鼓吹免費大學教育,結果奇峰突出,幾乎擊敗希拉妮;特朗普則將宣傳重點對準「鐵銹地帶」的產業工人,提出「僱美國人,用美國貨」的口號,最終入主白宮。

可惜口號歸口號,現實歸現實,狂人對外打貿易戰未能令製造業職位大量回流;對內大幅減稅,利益向富人嚴重傾斜,所謂「讓美國再次強大」,不知從何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