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選舉策略

看美國對付新冠肺炎疫情的策略,很多時會摸不着頭腦,單看總統特朗普的反應,時刻不同,飄忽易變。其實從兩黨之間的選舉着眼,會更容易理解美國對疫情的應變策略。

第一階段開始時,特朗普輕視疫症,把新冠肺炎說成與流感無甚差別,一下子便過,還讚揚中國處理得宜,具透明度,卻立即把美國領事館人員撤出武漢,安排專機撤僑,首先切斷中、美之間航班,以為此安排可以阻止病毒傳到美國,其實是迅速切割疫情議題,優先處理國會的彈劾議案。

第二階段是疫情在美國爆發,無論聯邦政府或州政府都沒有準備,措手不及,尤其是民主黨主政的紐約市成為重災區,紐約市政府埋怨聯邦政府不肯供應醫護用的防護物資,特朗普政府抵擋不住,於是由白宮領導全面甩鍋中國政策,提出中國隱瞞疫情、辦事不透明、連累美國失陷等指控,意圖為共和黨的聯邦政府減輕壓力。

但甩鍋中國無助紓緩疫情,一時間也不可能補充到足夠的防護物資,遂改為採取第三階段策略,一方面降低甩鍋中國調子,爭取從中國採購醫用防護物資,另一方面也引用緊急法例號令國內增加生產,解決各州郡與聯邦政府爭購和物資短缺問題,同時特朗普還開始甩鍋世衞,指摘世衞與中國狼狽為奸隱瞞疫情。然而,拿二月間對中國應付疫情的評語比較,特朗普和世衞總幹事譚德塞說的基本上相差不大。

把美國朝野之間對待疫情的異同作比較,不難看出他們的焦點並非新冠肺炎疫情的威力、殺傷力多大、會引致多少人死亡,他們更關心的是疫情對經濟影響有多大、多少商戶倒閉、失業率增加幾多,原因顯而易見,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的主要是長者,選票總會逐漸流失,要爭取的是經濟上活躍的大多數人手頭的選票,誰能讓選民感覺有助他們度過經濟不景,恢復就業,誰就能贏得更多選票,兩黨還是在經濟層面角力。

抗疫到底應由聯邦政府領導,還是交回各州自己決定,也是兩黨之爭。紐約州州長科莫的言論擺明針對特朗普,指聯邦政府缺乏統籌,用意是暴露共和黨聯邦政府無能。既然兩黨之爭的着眼點始終是經濟,總統與州長就解封時間的爭端,是否取消居家令鼓勵國民恢復生產,讓國民照常生活,顯然仍然是重要的競選話題。

特朗普團隊的最新策略,是把民主黨參選人拜登塑造成親北京形象。特氏的支持者在傳媒刊登廣告,打出「北京拜登」(Beijing Biden)的綽號,把拜登與中國綑綁一起污名化。民主黨如何回應,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