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日前空降山東省長,成為繼北京市長陳吉寧之後,連續兩任環境部長出任封疆。二人同為清華大學的高材生,均出生於一九六四年,年富力強。雖然山東地位比不上首都北京,但長期位列經濟前三甲,又是軍事重鎮,一向是高官輩出的根據地。現任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明年就將年滿六十五歲,李幹傑此番出任省長,明顯屬於提前卡位,仕途空間廣闊。
自改革開放以來,環保機構陸續升格,最初是建設部下屬的環保局,後獨立為副部級的國家環保局,九八年升格為正部級的環保總局,○八年又組建為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但長期以來,環保屬於「無牙老虎」,缺乏足夠權威。如今兩任部長出掌要津,是環境部「鳥槍換炮」的一個縮影。
面對近些年來「十面霾伏」、「厚德載霧」的嚴峻污染形勢,環保在中國全局工作中的地位不斷抬升。中共十九大將污染防治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並列為「三大攻堅戰」。環保不再是單一的專業工作,而牽涉經濟、民生等諸多領域。在一八年的機構改革中,以環境保護部為基礎,併入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相關職責,組建新的生態環境部,大大擴權,統一行使各類污染監管與執法職責。
一九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直屬政治局,由副總理韓正擔任組長。中央常態化派出正部級領銜的環保欽差,赴各地督察,環保在官員政績考核中的比重空前增大。海南海花島、吉林長白山等大批的開發項目被叫停。顯示出環保督察的威力。這是環保官員角色吃重的大背景。
除了省部級,在各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出任市委書記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八年,吉林遼源市委書記王立平因當地河流治污不力被免職,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柴偉繼任。一九年,山西環境廳廳長董一兵出任臨汾市長,今年初又升任市委書記。今年四月,山東環境廳廳長王安德調任臨沂市委書記。臨汾曾在內地一百六十八個城市空氣質量排行中長期墊底,臨沂情況類似,污染嚴重,三月份在全國排名倒數第六。
其餘例子還有,安徽環境廳廳長汪瑩純調任蚌埠市委書記,遼寧環境廳廳長來鶴任撫順市委書記,四川環境廳廳長于會文調任重慶市大足區委書記。江西環境廳廳長陳小平更是直升副省長。這些環保官員主政的城市,如臨汾、蚌埠、撫順等,多是煤炭、鋼鐵等重工業城市,一來污染嚴重,二是經濟轉型壓力大。選拔環保官員主政,正是出於改善生態環境治理、推動經濟升級發展的考量。
在環保治理中,京津冀是重中之重。中央專門組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同樣由韓正執掌。陳吉寧出任北京市長,李幹傑在擔任環境部長前曾空降河北省委副書記,以及今番外放緊鄰河北的山東省長,都與協作防止京津冀污染息息相關。